(一)仲裁機構
仲裁機構為當地勞動部門設立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具體的機構設置可以到當地勞動局了解。
(二)仲裁的管轄及當事人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為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為共同當事人。與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請參加仲裁活動或者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通知其參加仲裁活動。
當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參加仲裁活動。委托他人參加仲裁活動,應當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有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委托書,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權限。
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勞動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參加仲裁活動;無法定代理人的,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為其指定代理人。勞動者死亡的,由其近親屬或者代理人參加仲裁活動。
(三)仲裁的申請和受理
1、仲裁申請時效
仲裁申請的時效為1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力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但是對于勞動關系存續期間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不受一年的限制。但是,如果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在勞動關系終止后一年內申請仲裁。
仲裁申請的時效可以中斷和中止,中止指時效暫時停止計算,待中止法定事由消除后,繼續計算的情況。如某勞動者在1月1日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其仲裁時效開始計算,應當算至次年的1月1日。但是,在當年12月1日發生了地震,直至次年1月3日各項工作才步入正常,在12月1日到1月3日期間,該時效由于不可抗力發生了中止,其剩余1個月的時效從1月3日繼續計算。中止的法定事由包括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無法申請仲裁的理由。中斷指時效發生中斷之后重新計算,以前的時效不再計算,中斷必須發生在時效期間內。如上述例子,在當年的10月1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了自己的權利主張,則其仲裁時效從10月1日重新計算1年,到次年的10月1日。但是,如果該勞動者在次年的1月3日才向用人單位主張權利,則該勞動者沒有在時效期間內提出主張,因此不發生時效中斷的效果,該勞動者就沒有申請仲裁的時效了。法定的中斷實效事由包括: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3種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股骨頭手術怎么鑒定
2021-01-24股份、股票可否用于抵押
2021-01-14出賣人將房屋贈與女兒怎么辦
2021-02-26聘用合同被解除能獲得經濟賠償嗎
2020-12-31廠房承租人死亡可以終止合同嗎
2020-11-30房屋交易中介騙招有幾多?
2021-01-29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是如何的
2021-02-10什么情況下勞務派遣單位不能與被派遣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意外險的計算公式
2021-03-19對于產品責任及產品責任法你了解多少
2021-03-25保險違約責任條款有哪些
2021-03-16解除保險合同的手續及風險
2021-01-24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被代理人(委托人)的權利與義務?
2020-12-23土地轉讓規定是什么
2021-01-18政府拆遷文件時效多久
2020-12-11拆遷安置房辦理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3-23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公證時應該提交哪些證明和材料
2021-01-01華南地產論語:三舊改造改得太快 十年后沒地用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