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動產買賣是否適用善意取得?
不動產買賣適用于善意取得,具體理由如下:
1、《民法典》(2021.01.01生效)
第四百六十條不動產或者動產被占有人占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是,應當支付善意占有人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第三百一十一條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1)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2)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3)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2、最高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第89條規定:“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項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
二、善意取得應該符合的條件:
(一)出讓人無權處分;
(二)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須是善意的。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并不應知轉讓人是非法轉讓,一般是誤信其為所有人或其他有處分權的人。
(三)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四)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三、有下列事實之一的為惡意:
(1)以不當之低廉價格買受其物。
(2)讓與人屬于可疑身份之人。
(3)取得人確知讓與人非為所有人,認為應推定其為惡意者。
受讓人必須在讓與人交付財產時為善意。財產交付完畢以后,如果受讓人得知讓與人無權處分,并不影響所有權的取得。如果受讓人在財產交付前或交付時已知讓與人無權處分財產,即為惡意。
不管是動產還是不動產都是使用善意取得的規定的,這主要是為了保護第三人的權益,財產的所有人因為他人的善意取得而受到了損失后,是享有追償權的。比如配偶一方在沒有與與對方協商的情形下,就將房屋售賣給第三人,在他人享有了房屋的產權之后,財產受到損失的一方可以要求配偶支付賠償。
善意取得的舉證責任誰來承擔?
善意取得的條件有哪些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中行政強拆與司法強拆有什么區別
2021-01-12醉灑駕駛撞死兩人如何處罰
2021-02-25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有什么后果
2021-03-21機動車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后如何賠償?
2021-02-05贍養糾紛的管轄法院
2020-12-022020年浙江省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信用卡逾期的立案標準
2021-01-26買賣合同范本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1-29學生私自離校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6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貨運運輸合同的保險的規定是什么
2020-11-09私家車丟失了能否解除保險合同
2021-01-27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
2020-12-22兼業保險代理人必須符合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7哪些需購買保險需要加費及哪類人不能投保
2020-11-09撞了自家人能不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31土地承包合同包括哪些條款
2021-02-23土地承包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