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繼承制度的不同影響著財產所有權的轉移和人員的跨國流動,所以各國都在尋求解決繼承法律沖突的方法。因為“對于涉外繼承國際上沒有統一的實體法規范,即使有關繼承的海牙國際公約,即1961年的《有關遺囑處分方式法律沖突公約》、1973年的《遺產國際管理公約》、1988年的《死者遺產繼承的準據法公約》,也都屬于統一沖突規范或管轄權的公約,而不是統一的實體法的公約。所以,各國都通過國際私法的沖突規范對涉外繼承關系進行間接調整,即通過沖突規范援引某個國家的國內法作為準據法處理涉外繼承問題。”目前,各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了解決的制度。一是國家之間訂立國際條約;二是各國制定法律適用規范,規定遺產繼承的法律適用。而其中的法律適用,在世界上基本上分為同一制體系和區別制體系兩種法律適用體系。雖然我國采用了其中的一種體系,但對另一種體系的了解,顯然會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涉外繼承的法律適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兩種體系作一個簡單的闡釋。
所謂同一制繼承制度,是指在涉外法定繼承中對被繼承人所有的遺產,不分動產與不動產,不問遺產位于國內還是國外,繼承都適用一個統一的法律規范,從而導致適用統一的準據法。采用同一制繼承制度的國家.一般都是以被繼承人的屬人法作為準據法。目前,采用同一制繼承制度的國家中,有的國家在適用被繼承人的屬人法時,用的是被繼承人的本國法,而有的國家用的卻是被繼承人的住所地法。采用繼承適用被繼承人本國法這一適用規則的國家主要有:德國、日本、意大利、希臘、埃及、捷克、波蘭、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伊拉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家,而采用繼承依被繼承人住所地這一法律適用規則的國家主要有:秘魯、阿根廷、挪威、丹麥、冰島等國家。實行同一制繼承制度是將被繼承人的所有遺產,視為一個單一的財團,由一個國家的法律對法定繼承中繼承人的范圍、順序、應繼份額等進行統一規范。這一制度的優點是簡單易行,缺點是未考慮屬人法以外的法律,特別是不動產所在地的法律,往往會否定不動產的屬地性。當被繼承人屬人法不是不動產遺產所在地國家的法律的時候,依照被繼承人屬人法作出的不動產繼承的判決,會遇到執行上的障礙,很難得到不動產所在地國家的承認和執行,難以實現當事人的權益。
所謂區別制繼承制度,是指將遺產區分為動產和不動產,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律適用規則,從而導致遺產繼承適用不同國家的法律。目前采用區別制的國家主要有英國、美國、英聯邦國家、法國、比利時、盧森堡、泰國、加蓬及一些拉丁美洲國家。采用區別制繼承制度的國家,一般都規定不動產繼承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動產適用被繼承人屬人法。采用區別制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保證有關判決的執行,由于不動產與所在地有較為密切的聯系,適用不動產所在地國家的法律所作出的判決,通常能在該國獲得承認和執行。當然。它的不足之處,就是對同一繼承法律關系可能由于不動產位于多個國家或地區,或者被繼承人屬人法國家或地區與不動產所在國家和地區不一致,就要分別適用幾個國家或地區的法律,使本來就復雜的涉外繼承關系,變得更加復雜,使得案件審理和執行都困難較大。
兩種制度體系的根本分歧就在于對不動產繼承的適用范圍。這主要是因為繼承制度是一項相當復雜的制度,從而決定了繼承法律適用的復雜性。繼承的具體內容同財產密切相關,然而繼承權的行使又與人的身份關系密切相關,因此,繼承制度具有身份法與財產法雙重屬性。涉外繼承法律適用的兩種做法,正是由于對繼承性質認識的側重點不同而導致的:強調繼承的財產法性質的國家采用區別制繼承制度,而強調繼承的身份法性質的國家采用同一制繼承制度。
我國關于涉外法定繼承法律適用的立法,主要規定在《繼承法》和《民法通則》中。《繼承法》的第36條規定:“中國公民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外國人繼承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公民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訂有條約、協定的,按照條約、協定辦理。”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我國關于涉外法定繼承的法律適用采取的是區別制的繼承制度,即將被繼承人的遺產分為動產與不動產,分別適用不同的準據法。根據《繼承法》的規定,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區別?
2020-12-11退婚還可以重新訂婚嗎
2020-12-13分居半年可以起訴離婚嗎
2020-12-22民事發回重審幾次為限
2021-01-15先予執行要多久能下來
2021-01-09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商業銀行違反規定同業拆借的如何處罰
2021-02-278樓安裝空調摔下去業主賠償嗎
2021-03-15雇主騷擾保姆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2-07個人產權的住房能否被強制拆遷
2021-01-16競業限制代簽合同的效力
2020-12-05產品責任險條款(國內)
2020-11-20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
2020-12-11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代簽名出事后賴賬 保險公司多事食苦果
2021-02-17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交通理賠交強險是多少錢
2021-01-20不計免賠特約條款如何使用
2021-02-15保險條款的法律規定怎么樣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