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甲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為乙及其親友提供了幫助。為此,甲收受乙給予的房屋兩套(未辦房產證),價值人民幣200余萬元,其對房子進行了裝修,案發前居住使用長達一年多。分歧意見:在審理過程中對甲的行為構成受賄罪認定一致,但對其受賄犯罪的形態屬于既遂還是未遂存在爭議。一種意見認為:甲雖然實際占有該房產,但并未辦理過戶手續,沒有取得所有權,對兩套房產沒有民事法律上的完全支配權和使用權,尚未達到受賄既遂的“占為己有”標準,因而甲的受賄行為仍處于未遂狀態。另一種意見認為:甲的受賄行為已既遂。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受賄罪的既遂、未遂的區分標準過去在理論上存在多種學說,但現在刑法學界和實踐部門都已接受了“行為人是否收受了賄賂”的標準,即只要行為人客觀上得到了他人賄賂的財物,其受賄就已既遂,無論是否已經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了利益。對于屬于動產性質財物的受賄,一般從行賄人交付受賄人時犯罪就已既遂,實踐中沒有疑義;而對于收受房產等不動產的,確定何時犯罪既遂在理論和實踐中則存在一定爭議。筆者認為,對于屬于不動產性質的房子,其使用價值的實現方式不外乎進行居住、出租等,房子是否依照民事法律的規定辦理過戶手續徹底實現所有權的轉移并不影響房子的實際占有人對其進行居住、使用、收益。換句話說,對于以不動產為對象的受賄,從客體的受侵害角度出發,受賄人對他人的不動產無論是否辦理法定過戶手續,只要實際收受達到客觀占有,就已經享受到賄賂利益,其對賄賂的收受在刑法意義上就已完成,因此本罪保護的客體就已經受到侵犯。將刑法中非法占有的認定標準等同于民法上的合法所有的認定標準是不妥當的,刑法意義上非法占有的實現不以得到相關民事法律上的確認為充足條件,即是否在法律上取得了對物的所有權,并不能對事實上占有某物的認定構成障礙。況且,對這種刑事法律予以否定性評價的行為,即使通過履行相應登記過戶手續完成民事法律意義上的所有權轉移,但由于其行為的刑事違法性,在法律上仍然是無效的。只要行為人接受了他人給予的財物,無論是動產抑或不動產,該財物脫離了所有權人的實際控制,受賄人進行了現實的占有,即可認定受賄罪的既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期徒刑關在什么地方
2020-11-17法院判決沒收個人財產怎樣執行
2020-12-16離婚孩子探望權誰決定
2021-02-06治安拘留家屬能探望嗎
2021-03-14訂婚后退婚,錢還能要回來嗎
2021-01-28以占有改定方式設立動產質權有效嗎
2021-03-05交通事故誤工費由誰出,誤工費證明怎么開
2021-03-22車輛事故肇事方不賠償怎么辦
2021-03-10業務承包關系算雇傭嗎
2021-01-13離婚財產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4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終止合同
2021-01-01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護士實習期間犯了錯誤誰來承擔
2021-03-15房屋火災意外險多少錢
2021-01-24保險公司是怎么設立的
2021-01-14保險合同怎樣才能成立
2021-01-14富陽3輪船載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2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按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真實意思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2財產保險合同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