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行《刑法》將特殊防衛權主體界定為公民有失偏頗。從刑法公正角度考慮,應將現有特殊防衛規定中防衛他人”歸入一般防衛使之遵循一般防衛的規定,而將特殊防衛嚴格限定在自我防衛”的范圍之內。如此,才能在防衛行為人和不法侵害人之間找到一個利益保護的最佳平衡點,使雙方所受到的損失都是相對最小的,雙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關鍵詞:特殊防衛暴力犯罪受害人公正現行《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由此觀之,我國刑法中確立的特殊防衛權的主體是公民。同一般防衛一樣,如果以防衛是否受到不法侵害為標準,可將特殊防衛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直接受到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侵害的受害人實施的防衛,即自我防衛;一類是未直接受到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侵害的非受害人實施的防衛,即防衛他人。多數學者認為,我國刑法中特殊防衛權的規定是針對以往司法實踐中將那些為制止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按防衛過當處理的情況作出的,起著提醒司法實踐部門注意的作用,是對現行《刑法》第20條第1款的補充。[1]這一觀點不無道理,但筆者認為,僅從特殊防衛主體的角度進一步言之,立法上將特殊防衛之主體規定為公民,沒有將受害人和非受害人予以區分,使特殊防衛適用的范圍過于寬泛,漠視了對不法侵害人應有合法權益之保護的做法卻是值得反思的,本文試圖對此作一探討。一兩類不同的防衛主體中的受害人和非受害人,在暴力犯罪侵害時所具有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區別。一般說來,人在遭受外部刺激時都會做出反向攻擊以求得自我保護的反應,這是人生而有之的生物本能,并且當外部刺激愈強時,人的這種本能反應也表現得更為強烈。生理學上把人的行為分為四種:反射性行為、下意識行為、沖動行為和意志行為。一般認為,前兩種行為不受意識控制。意志行為是行為主體充分認識到的、旨在達到一定目的的行為。沖動行為是行為主體由于心情激動而產生的激情爆發行為。當人處在激憤狀態時,沖動和反應之間只有很短的時間間隔,這種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以及其他感覺器官的正常功能。生物學的實驗顯示,人在遭受外部刺激時,會產生心跳加快、神經興奮、情緒激動等一系列的身心反映。在這種心理和生理狀態下,人對外界事物的辨別力以及自我行為的控制力都會急劇減弱,嚴重時甚至會喪失。近年來,情感心理的研究成果也表明,知、情、意三者是統一的心理活動,人的有意識行為包括知、情、意三個基本因素。行為人的認識活動和意志行為與其對客觀事物的情感相聯系,情感可以直接影響乃至決定行為主體的主觀心理?!盵2]例如在緊張的情緒中,人的認識能力會大大下降,控制能力也會大大削弱,甚至可能喪失認識和意志;在極度憤怒時,可能把應有的認識忘得一干二凈;在極其恐懼的情況下,可能喪失意志選擇的可能性。人在激情狀態下,認識范圍狹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減弱,不能正確評價自己行為的意義和后果?!盵3]防衛行為同其他任何社會行為一樣,也總是發生于特定情境之中,是防衛行為人的個體人格對外在情景的一種具體應答,也遵循著刺激——反應的一般社會心理模式。受害人是受到暴力犯罪直接侵害的人,在其人身安全遭到嚴重暴力犯罪的緊迫侵害或強力威脅時,由于侵害人、受害人雙方個體條件和暴力侵害的時間、地點、手段等客觀條件不同,受害人表現出來的反侵害形態及效果亦不同。有的受害人機智靈敏,能夠以智取勝或以暴制暴,后發制人;有的智勇雙全的受害人能夠迅速地變被動為主動,從而以長擊短,以強制弱;有的應變能力弱的受害人在遭受暴力突然侵襲時則表現為一時間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自衛;有的受害人則可能表現為精神緊張、思想錯亂、意識崩潰;還有的受害人雖敢于果斷地反抗,甚至不惜以死相拼,但對其防衛效果卻是難以把握。不管受害人對暴力犯罪的侵害表現出何種反擊自衛形態,倘若要求受害人在面對暴力侵害之時對暴力侵害的行為性質、程度作出理性判斷并選擇實施不會明顯超出必要限度的防衛行為,這不僅是對被害人的苛求,而且還會導致法律賦予被害人針對暴力侵害的防衛權流于名歸而實不至”的境地。與受害人在遭受暴力犯罪侵害時所表現出的心態有所不同,非受害人由于其人身安全未受到暴力犯罪的直接侵害,一般而言,防衛人在為他人的利益進行防衛時可以保持較穩定的心理狀態和意志能力,通常能夠對不法侵害行為的性質和危害結果作出較為理性的判斷和預見,并能夠作出不明顯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防衛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占地苗圃賠償標準
2020-12-19商業匯票是怎樣申請的
2020-12-08什么情況下交警應該回避
2020-12-31農民工工傷賠償問題
2021-02-01簽訂集體合同應當經過哪五個程序
2020-11-13遺產繼承超過多少年不得再提起訴訟
2021-02-13合同詐騙是怎么處罰的
2021-01-03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差別有哪些
2021-02-11房屋中介費收取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6單位未蓋章的競業限制協議效力
2021-03-09員工擅自離崗怎么處理
2020-12-04五一勞動節三倍工資有幾天
2021-01-04投保壽險時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壽險的保險金如何給付
2021-02-11海上運輸保險的承保范圍
2020-11-16人身保險合同終止條件是什么
2021-01-02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21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有關保險的"法律常識"
2021-01-28保險賠付步驟有哪些
2020-12-16保險合同簽訂后可以撤銷嗎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