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這一款以授權性規范的形式規定了正當防衛權,使正當防衛成為公民的一項權利,但同時第二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負法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從此款可以看出,刑法在授予公民權利的同時,也給權利做出了限制性規定。因此,正確認識和理解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的界限,對于鼓勵和指導廣大人民群眾和不法行為做斗爭,鞏固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同時也保護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一、正當防衛的概念、特征和條件(一)正當防衛的概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正當防衛的概念可以表述為"是為了國家、公共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者實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而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損害行為"。(二)正當防衛的特征分析正當防衛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出正當防衛行為的三個基本特征:1、防衛性正當防衛必須是保護合法權益,有益于社會的行為,使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是正當防衛的最本質的特征,正當防衛保護的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正當防衛只有在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才能實施,而不是在不存在不法侵害或不法侵害已經實施完畢后實施,依此,可以看出正當防衛具有防衛性。認識行為人行為的防衛性,是確定正當防衛的基礎。2、損害性正當防衛是防衛人為了保護合法權益而與不法侵害進行斗爭的行為,因此,正當防衛具有一定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在這種面對面的斗爭中,在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威脅的緊急情況下,正當防衛行為損害不法侵害人的利益是不可避免的,換言之,只有在損害不法侵害人利益的情況下,才能保護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正當防衛具有侵害性。3、強度受限性強度受限性是指正當防衛不能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在實施正當防衛時,正當防衛的強度、損害程度和不法侵害的強度、損害程度基本適應,而不能超過不法侵害的強度,給不法侵害人所造成的損害程度與不法侵害的損害程度有較大的反差。因此,正當防衛行為必須有它的合法、合理的限度,防衛行為的強度必須會受到一定的限度。(三)正當防衛的條件1、必須是為了保衛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權利,才能實行正當防衛。這是防衛目的的正義性,是正當防衛的首要條件,也是刑法規定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的重要依據。如果防衛目的不具有正義性,則正當防衛不能成立。2、正當防衛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行為人進行。不法侵害,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其他違法行為。這就是說,對實施不法侵害的行為人,并不一定要其達到犯罪的程度,才能實施正當防衛。如果要求防衛人只能對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才能實施正當防衛,那么就等于不允許防衛人在面對不法侵害時及時實行正當防衛。因為不法侵害在剛剛著手進行時,很難判斷是犯罪行為還是其他違法行為。如果到能夠判明不法侵害行為是犯罪性質時,才能實施正當防衛,則就不及時了,也就不能及時制止不法侵害行為,就會使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當然也不是說,可以不分侵害行為的輕重大小,一律可以進行正當防衛。如群眾之間的一般紛爭,應用說服教育、互諒互讓等方法去解決,不宜實施正當防衛。另外正當防衛只能對不法侵害的行為人進行。對于進行合法行為的人,就不能實施正當防衛:(1)對捉拿、扭送正在實施犯罪的人和被通緝的逃犯的公民,不能實施防衛。(2)對依法拘捕人犯、搜查、扣押物品的執法人員,不能實施防衛。(3)對緊急避險的合法行為,受損害一方或第三者,不得對實施緊急避險的人實施防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偷竊請律師多少錢
2021-02-03撞了非停車位的車如何定責
2020-11-24如何區分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與合伙財產的轉讓
2020-11-30要怎么寫追討個人債務授權委托書
2021-02-28民事案件中移送管轄可以復議嗎
2021-03-24拖欠物業費如何處理
2021-03-04工傷期能辭退嗎
2021-01-03拆遷安置房有什么優勢
2021-02-08房屋轉讓居間協議范本
2021-03-18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到底有什么區別
2020-11-18勞動合同和勞務協議屬于什么區別
2021-03-02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2020年疫情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4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團體意外傷害險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14校方責任險賠付比例
2021-03-01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保險合同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08保險合同解除的方式有哪些及解除后果是什么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