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在我國刑法里根據正義不需屈服于非正義演繹而來,在現代社會,正當防衛成了國家為保護公民權益而給予公民的權利。我國《刑法》規定: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其他權利和人身免受進行中的侵害,對侵害人造成損害,不負刑事責任,是正當的防衛。下面先講一講正當防衛里不法侵害的范圍。
一、正當防衛里不法侵害的范圍分析
(一)不法侵害同違法犯罪行為之間的關系分析
不法侵害屬于違法法律的行為,有人認為不法侵害含有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還有人認為不法侵害含有犯罪行為,而不包括違法行為。其實,不法侵害既有犯罪行為,也有違法行為。違法行為同犯罪行為一樣,都侵害了公民原有的受法律保護的權益,禁止公民進行正當防衛說不通。現實生活里公民也不能輕易分辨不法侵害屬于違法行為還是犯罪行為。當不法侵害劃分到犯罪行為中時,就不利于公民的正當防衛;在我國刑法規定里的詞語“不法”,也沒有詞語“犯罪”的概念,說明公民可以對違法行為進行正當防衛。正當防衛并不針對所有的違法犯罪行為,它只針對那些具有緊迫性、破壞性、進攻性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的正當防衛可以避免或者減輕損害程度時,公民才能采用正當防衛。
(二)正當防衛和假想防衛
不法侵害需要實際存在,當實際里沒有不法侵害,但公民誤認為有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衛就屬于假想防衛。正當防衛不包含假想防衛,對于假想防衛的處理,要根據公民是否在主觀上有過失,按照意外事件或者過失犯罪進行處理;公民故意對合法行為采用的“反擊”行為,也不屬于假想防衛,而是屬于故意的違法犯罪行為。
(三)不具控制行為能力人造成的侵害
對于那些不具有控制自己行為的人或者那些沒有達到法定年齡的人對我國公民進行的侵害,是否構成公民采取正當防衛制止方法的起因,還有一些爭議。根據我國刑法方面的規定,不法侵害是那些具有控制自己行為和達到法定年齡的人實施的侵害行為,當公民面臨這些不具有控制自己行為的人或者那些沒有達到法定年齡的人的侵害時,只能退讓,不能采取正當防衛制止方法,又違背了我國法律規定的公民正當防衛的本質。對此,在原則上需要對這些不具有控制自己行為的人或者那些沒有達到法定年齡的人進行的侵害行為采取正當防衛制止方法。正當防衛不是對侵害人行為的制裁,而是一種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
二、正當防衛里不法侵害的特征分析
一般認為,不法侵害造成正當防衛的成因,需要具備三個方面的特征,它們分別是危害社會嚴重性、侵害緊迫性以及現實可防衛性,下面對這三個方面的特征分別進行說明。
(一)侵害緊迫性
正當防衛必須是對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行為實施防衛,不法侵害行為需要具備造成嚴重結果的緊迫性,這也是不法侵害引起正當防衛的一個重要依據。把不法侵害是否處于損害進行中,并不法侵害造成的危害結果隨時可能發生、可能存在當成標準。我國法律在公民進行正當權利使用時沒有做出迫不得已的要求,由此可以表明公民可以選擇防衛行為或者別的行為對損害人正在進行的不法損害行為進行遏制。從我國法律規定來看,公民需要在侵害人的不法侵害行為形成一個緊迫程度時才能使用正當防衛。
(二)現實可防衛性
不法侵害的現實可防衛性由防衛目標特定性以及防衛方法局限性來決定。根據我國刑法的規范條例,法律沒有對公民的正當防衛方法進行直接列舉的限定,只從大概的方面講解了一些正當防衛方法對侵害人造成的損害結果。根據生活常識,我國公民個人在面對侵害人的不法侵害時,公民認為進行正當防衛的制止方法有限制侵害人的自由、說服侵害人、使用暴力、威脅侵害人、檢舉控告侵害人等。對這些正當防衛制止方法進行綜合分析,檢舉、控告侵害人屬于我國法律賦予我國公民的單獨一項授權,不應該在正當防衛制止方法內。說服的制止方法對不法侵害人不具有明顯的侵害性,沒有正當防衛犯罪性的特征,也應該屬于正當防衛的制止方法。剩下的防衛方法就有限制侵害人自由、威脅侵害人、暴力打擊侵害人。我國法律制定公民正當防衛條例的目的就是防止不法侵害的發展與發生,不對侵害人實施報復的公民進行刑罰處罰,這決定了我國公民進行的正當防衛制止方法起因必須有現實的可防衛性,通過正當防衛制止方法來避免或者減輕侵害人對自己人身權益造成侵害的可能性。
(三)危害社會嚴重性
公民的正當防衛由我國法律正式授權,我國法律沒有對該權利的使用做出特定的要求,但不表明公民只要有權益的傷害就能采取正當防衛制止方法。正當防衛不是報復,而是為了防衛目的對侵害人進行防衛制止。正當防衛的行為程度具有較高的起點,一般對侵害人造不成人身的侵害。考慮到公民行使正當防衛制止方法帶來結果的嚴重性,需要在正當防衛起因上具有嚴重危害社會性的特點,侵害人的對公民造成的侵害行為同公民采取的正當防衛制止行為有法益權衡方面的要求。危害社會嚴重性,事實方面主要是一種可能性,需要通過公民采取正當防衛制止方法來進行遏制,而不是現實生活中以及發生的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后果,已經發生的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公民不具備防衛的正當時機,公民將有防衛不適時的隱患,使我國法律規定的正當防衛制度失去意義。侵害人對公民的侵害意圖存在于侵害人意識中,不被公民知悉,公民只通過侵害人進行中的部分侵害行為預測侵害帶來的危害嚴重性。例如侵害人徒手時,可能故意殺人,也可能致人輕傷,他的侵害行為不被公民輕易判斷。
三、正當防衛中不法侵害的開始和結束
侵害人進行不法行為進行是,公民的合法權益處在緊急的威脅或者被侵害中,使公民采用正當防衛制止方法成為必要。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就是侵害人的不法侵害開始進行并且還沒有結束。
(一)不法侵害的開始
對于侵害人進行不法侵害開始的時間,在我國刑法條例規定上有直接面臨說、著手說、進入現場說、綜合說。對于一般著手說的侵害人不法侵害時間,需要從侵害人是否著手來判斷侵害行為是否開始;對于進入現場說,從侵害人進入現場,公民面臨侵害的威脅時當成侵害行為的開始時間;對于直接面臨說,在侵害行為帶來的實際威脅非常緊迫、明顯,等到侵害人著手時就不能避免危害結果或者來不及減輕危害結果時當成開始時間。對于一些侵害人的預備行為,也能認為侵害人的侵害已經開始,像為了殺人預備在別人住宅里的,就需要對已經開始的侵入住宅行為采取正當防衛制止方法。
(二)不法侵害結束時間
對于正當防衛里不法侵害的結束時間,從刑法的理論上有不同理解。一些人認為已經造成侵害后果的就算結束時間,也有人認為對侵害人進行侵害制止時就算結束時間,也有人認為不法侵害人結束時間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不能統一標準。對此,可以認為不法侵害結束時間是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再受到現實威脅、現實侵害,不再處于緊迫之中,或者說侵害人的侵害行為不會再造成公民合法權益的侵害時算結束時間。對于財產性的違法犯罪行為,侵害人侵害行為結束,但實際現場還沒有挽回經濟損失的,應該算不法侵害時間還沒有結束,還需要采用正當防衛制止方法。
正當防衛在維護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現實社會中,公民在緊迫情況下,對違法犯罪行為采取正當防衛制止方法必不可少。這也可以體現出我國社會主義正義以及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鼓勵公民勇于同違法行為做斗爭的推動力。對此,我們需要把握不法侵害造成的正當防衛制止起因,使正當防衛合理實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三級乙等醫療事故的規定
2021-02-26土地租賃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6交通事故醫療費是按責任主次承擔的嗎
2020-11-25合同格式條款的優點是什么
2020-12-28工傷可以申請仲裁解除無無期有賠償嗎失業金能不能拿到
2020-12-18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能否要求重新仲裁
2020-12-13偽造房產證,變賣他人房產會被判刑嗎
2021-02-23勞動合同公司賠償違約金怎么算
2021-02-22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單位應當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24交強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2-26乘客沒有買航延險航班延誤能獲賠嗎
2021-03-01現行的家庭財產保險險種對比
2021-03-19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人身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1-26失業保險基金額用途有哪些
2021-03-20沒上牌的新車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31如何快速獲得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23行人被車撞了怎么向肇事者理賠
2020-12-18騙保之后如何處罰
2021-02-11保險理賠后訴訟風險出現的原因是是什么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