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侵占罪的主體怎么確定
(一)職務侵占罪的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職務侵占罪的犯罪主體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而且是非國家工作人員,因而是特殊主體。具體而言,包括:①非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中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包括董事、監事、經理、負責人、職工利用職務之便非法占有本單位財物,數額較大的,他們或者有特定的職務,或者從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職務之便或工作之便侵占單位財物而成為本罪的犯罪主體。②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中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非法占有本單位財物,數額較大的,也應成為本罪的犯罪主體。司法實務中,對于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中不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一般職員和工人,如果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確立勞動關系或者雖未簽訂勞動合同,但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包括合同工和臨時工,可以成為本罪的犯罪主體。而僅以提供勞務獲取報酬而沒有確立勞動關系的從業人員,不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不構成本罪的犯罪主體。
(二)正確區分“國家工作人員”和“非國家工作人員”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同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即以貪污罪處罰。“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人員”與“國家工作人員”是截然不同內容的兩個概念,二者各自取得職業資格的法律依據、體現的法律關系都不相同。因此,司法實務中,我們可以先界定行為人是否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范圍。《刑法》第九十三條規定:“本法所標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國家機關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如果行為不屬《刑法》第九十三條規定的范圍,就應界定為“非國家工作人員”。
對于一些少部分犯罪,法律中規定此時能夠構成此罪的主體是特殊的,如果行為人不具有這樣的特殊身份,自然即使實施了相應的行為,那也是不能認定構成此罪的。從職務侵占罪的主體認定來看,只能是一般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才能構成。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反勞動安全法的責任
2021-02-18商標被部分駁回如何處理
2020-11-20空白背書匯票能出借嗎
2021-02-18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公司正常清算人員如何處理
2021-02-21被競業限制的對象如何界定
2021-01-12工傷事故調解與實際不符的還能起訴嗎
2020-12-10保姆提供勞務致人損害由誰擔責
2020-12-30勞動監察撤訴會通知嗎
2021-01-07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車輛損失險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義務
2020-12-02保險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3-02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保險公司不認拖車費怎么辦
2021-01-31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對保險人解除合同的限制
2020-12-23保險合同違約的類型
2021-01-15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