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企業中少數人侵占多數人的財產是否違法
合伙企業法就這方面的問題明確規定,侵占和挪用合伙企業財產構成犯罪的要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并且附帶民事賠償責任,這是合伙企業法的一個突破。1997年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在侵犯財產罪中,進一步規定了對包括合伙企業在內的所有市場主體的財產侵害行為均承擔刑事責任,并且規定了具體的定罪量刑標準,這對合伙企業的的實施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合伙企業法規定應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第六十八條規定,合伙人執行合伙企業事務中,將應當歸合伙企業的利益據為己有,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侵占合伙企業財產的,責令將該利益和財產退還合伙企業;給合伙企業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一條規定了合伙人在合伙企業中侵害合伙企業利益,侵占合伙企業財產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侵占是指將他人財產非法據為己有的行為。依據新修訂的刑法,比照第二百七十一條有關侵占財產罪的規定,數額較大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二是第七十二條規定,“合伙企業招用的職工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合伙企業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或者挪用合伙企業資金歸個人使用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一規定涉及兩種罪名:第一,合伙企業的職工,包括聘任的經營管理人員,侵占合伙企業的財物構成財產的侵占罪;第二,合伙企業職工,包括經營管理人員,挪用合伙企業財產的構成挪用財產罪;這兩種行為的具體處罰應依照新修訂的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的有關規定辦理。
合伙人利用接納新合伙人入伙達到轉嫁債務的目的,避免合伙企業對新合伙人的欺詐行為發生,保護新入伙合伙人的合法權益,法律規定合伙協議另有約定者除外。就是說,法律不限定新合伙人與原合伙人就合伙關系有特殊的約定,法律保護合法并符合社會公序良俗的入伙協議約定的法律效力。如果合伙協議根據新合伙人入伙時的具體情況約定新合伙人對其入伙前的企業債務不承擔責任的,這一做法并不違法。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該問題的回答,您有其他爭議,歡迎移步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資企業撤資流程
2020-12-17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勞動關系轉移到異地保險怎么轉移
2020-12-01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三類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須提示風險 監管加強
2021-01-18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問題是什么
2021-01-14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0投保當日撞車,保險公司稱合同未生效拒賠生效方式應按投保人意愿
2020-11-24新土地法規定每一畝地多少錢
2020-11-10家里裝了監控拆遷有賠償嗎
2021-01-07工業用地的拆遷包括哪些補償項目
2021-01-13城中村拆遷可以要求原地回遷嗎
2021-01-18協議拆遷與征地拆遷有什么區別
2021-03-25老家拆遷能不能查到提前享受過房改售房
2020-11-24農村拆遷安置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5拆遷評估過程需要配合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