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詐騙罪與非罪的界限問題如何認定
根據刑法的規定,構成本罪,行為人必須利用信用卡詐騙了數額較大的財物。因而,利用信用卡詐騙財物是否達到了數額較大的標準是區別信用卡詐騙罪與非罪的界限。對于數額不是較大的信用卡詐騙行為,不能以犯罪論處。區別信用卡詐騙罪與非罪的另一標志是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例如,借用他人的信用卡進行購物消費,也是一種冒用信用卡的欺詐行為,但由于行為人主觀上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因而只能在有關當事人之間形成民事法律關系,而不能構成犯罪。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信用卡惡意透支的詐騙犯罪與信用卡善意透支的欠款糾紛容易混淆。因為兩者都表現為行為人透支后沒有及時向發卡銀行歸還本息的行為,區別的基本標準就是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判斷:
(1)行為人是否虛構或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凡是行為人虛構身份進行透支的,就可以說明其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是惡意透支,而不是善意透支。
(2)行為人是否具有還款的能力。行為人在透支后有能力償還透支的本息卻拒不償還,可以說明其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如果持卡人因信用程度差,透支后確實一時無力償還透支的本息,應屬于善意透支。
(3)行為人透支的行為方式。行為人謊稱自己的信用卡丟失,向銀行辦理掛失手續后,又進行多次或大量透支消費的,說明其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屬于惡意透支。
(4)透支的原因。在善意透支中行為人往往是急需用錢而按規定進行透支;而在惡意透支中,行為人并非出于急需或迫不得已才進行透支。
(5)透支后的表現。惡意透支的行為人在透支后往往大肆消費,或進行其他違法犯罪活動,或者透支得手后逃之夭夭。而善意透支的行為人在透支后往往能及時向發卡銀行增添存款,補足透支款,并按規定交付利息。
大家看完本文的內容之后都清楚了吧,這也是目前比較重要的法律知識。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免費法律援助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6銀行查資金流動算侵犯隱私嗎
2021-03-09外貿公司變更注冊資本增資流程是什么
2021-03-20監護過失是否要承擔侵權責任
2020-12-31職工骨折單位能辭退嗎
2021-03-06代理商合同特征有哪些
2021-03-06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顧客在超市摔傷流血該怎么辦
2020-12-08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土地可以進行抵押嗎
2020-12-16抵押擔保的種類有哪些,哪些財產可以做抵押
2020-12-29房地產權屬調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0-12-17單位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幾種情形
2021-01-30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的兩大基本原則
2021-03-19建工險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1-01-15保險合同怎樣才能成立
2021-01-14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