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
本罪的主體是恃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這里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與前述貪污罪中國家工作人員的內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樣具有特定性和公務(職務)性。
挪用公款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受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1、挪用公款具有非法性。
即行為人未經批準或許可(包括直接明示的許可或間接明示的默許),違反規章制度私自動用公款。其中,規章制度具有廣泛性,因此,挪用的非法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管理的規章制度,二是故意違反有關公款使用的規章制度,未經合法批準、許可。
2、挪用的本意,是指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
行為目的是為了使用,而非占有公款。其中,行為的目的包括:
⑴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⑵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
⑶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
3、挪用并不侵吞公款,而是準備歸還,具有擅自借用的特性。
即便挪用后而不能歸還,也不是出于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占有,而是出于行為人意志之外的客觀原因造成的。
因此,司法實踐中,在認定挪用公款罪的主觀方面時,可把握以下幾點:是否明知是公款;是否故意非法使用;是否只是想暫時挪用;是否準備以后歸還。當挪用人與使用人不一致時,如果挪用人不知使用人利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時,只能根據挪用人的明知內容,按照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或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處罰。如果挪用人知道使用人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的,則按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處罰;如果挪用人開始作案后,主觀故意由暫時挪用發展為非法永久占為己有時,無論行為人主觀上是否真的具有非法永久占有公款的目的,也無論這種占有是否已客觀存在,只要超過三個月未還的,就按挪用公款罪論處,而不按貪污罪或侵占罪處罰。因此,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侵占罪在行為人犯意發展過程中是不同的:挪用公款罪開始為使用公款,后來可能發展為占有:而貪污罪、侵占罪卻始終貫穿占有公款的目的。
如果您還有疑惑,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歡迎您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事故能否構成工傷
2020-11-29這起軍婚案例能否判離
2021-01-28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進行傷殘鑒定
2020-12-25公民應怎樣立遺囑,遺囑怎么寫
2021-03-03怎么取證沒有贍養老人
2020-11-1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
2020-11-10哪些財產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續簽集體勞動合同期限能簽半年嗎
2020-12-14家庭財產保險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8法律規定投保人有哪些權利
2021-01-31請多多了解什么是不計免賠
2021-03-05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商業保險已賠償侵權人還需要賠償嗎
2020-12-06保險公司如何更進一步保障大家的合法權呢
2020-12-04公眾責任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2020-12-24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車輛停運損失
2020-12-02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保險合同冒名掛失是詐騙嗎
2020-12-27各受益人受益權的關聯性分析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