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簡稱修正案)由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由第1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發布施行。其中《修正案七》第三條對刑法201條偷稅罪做了重大修改。全文為“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無異表明偷稅犯罪司法程序即將出現一個歷史性轉折點。縱觀與原刑法條文及相關司法解釋相比較,出現的重大變化在于:
一、取消了傳統的“偷稅”一詞,進而被“逃避繳納稅款”所取代
自1979年刑法121條頒布至今,偷稅一詞已經沿襲了二十余年,此次修正案首次采用新的術語,即“逃避繳納稅款”,標志著偷稅罪名必將逐步淡出司法視野,從而以“逃避繳納稅款”之罪名而代替。初看似乎與刑法203條的“逃避追繳欠稅罪”相接近,但絕不等同,二者不同之處在于203條侵犯客體僅限于納稅人已然發生的明顯的欠繳應納稅款,并非隱瞞性質的偷逃稅款。
二、偷稅犯罪行為由列舉性條款變為概括式規定
原刑法201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將偷稅行為詳盡表述為五種法定方法,即1、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2、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3、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4、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5、納稅人繳納稅款后,采取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所繳納的稅款。而修正案中對于偷稅行為的規定相對簡潔明快,“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如此對偷稅犯罪方式的概括性規定描述顯然要比現行規定更寬泛,更具有“口袋”之性質,一方面可能有助于對犯罪行為的規定,節約司法資源;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過于籠統概括,至于什么行為為欺騙,何種行為屬隱瞞,不申報行為的罪與非罪之界限,缺乏可供操作的司法指引,不可避免帶來認定上的一系列爭議。
三、擴大了偷稅罪的犯罪主體
修正案將負有納稅義務的自然人及單位都不予細分全部列入了犯罪主體之列。以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及兩處以上取得收入無扣繳義務人情形為例,只要取得應稅收入,如果不申報,就可能直接構成偷稅罪。原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犯罪主體采取了層層限制性屏障,或要求設置健全的財務賬簿、記賬憑證等,或依法辦理了稅務登記及扣繳稅款登記,或需經稅務機關依法進行書面通知申報。如此,嚴密了稅收法網,堵塞了各種稅收漏洞,強化了公平納稅進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拘留分哪幾種
2021-03-17責令停產停業多久算重大行政處罰
2021-01-25別人不欠我錢但是有張欠條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9交通事故糾紛司法解釋
2021-01-30開發商違約訂金能雙倍返還嗎
2020-12-20當庭提出管轄異議有效嗎
2020-11-11先予執行能拍賣嗎
2021-01-09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
2021-01-29室內噪聲檢測標準有哪些
2021-02-19擔保合同另有約定是指什么
2021-03-02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保險主次責任理賠流程
2020-12-25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企業財產保險最高額是多少
2020-12-19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都有哪些
2021-01-05兩妻爭保險金受益權:誰能收益
2021-02-06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0-12-26購買車險后還需注意哪些細節
2021-02-17人身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16棚戶區改造標準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