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法第144條),是指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為。
二、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和公民的健康康、生命權。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為。
生產、銷售的這種食品有以下兩個特征:(1)摻入了有毒、有害物質,即對人體有生理毒性,食用后會引起不良反應,損害機體健康的物質。所謂有毒的物質,是指進入人體后能與人體內的一些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從而對人體的組織和生理機能造成破壞的物質。所謂有害的物質,是指被攝入人體后,對人體的組織、機能產生影響、損害之物質。犯罪分子這樣做,大多是為了獲得食品的外觀亮澤、感觀真實或口味適宜,這些有毒、有害的物質大多是被作為一種添加劑摻入食品中的。至于哪些是有毒、有害物質,可通過衛生行政部門授權的食品衛生監測機構作出鑒定。實踐中,摻入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也多種多樣,如制酒時加入工業酒精加工成食用酒,在汽水中加入國家嚴禁使用的色素,還有的在牛奶中加入石灰水等等。(2)摻入的有毒、有害物質是非食品原料,即這些物質是根本不能食用的原料。如用工業酒精兌制白酒,在牛奶中摻入石灰水,在香油中摻入柴油,用工業鹽酸制造醬油,等等,才可構成本罪。如果摻入的是食品原料,盡管可能有毒、有害(當然不能是劇毒大害),亦不構成本罪。如摻入酸敗的油脂,變質的水果等于所生產、銷售的食品中,就不構成本罪,造成嚴重后果或者銷售金額達到5萬元以上的,可以他罪如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等論處。
摻入的對象應為所生產、銷售的食品,即是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了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雖有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行為,但是不是在自己所生產或銷售的食品中,如在他人食用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不構成本罪,構成犯罪的,應以其他犯罪論處。
本罪為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出于故意實施了在所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之行為,無論是否出現了危害結果,均可構成本罪。
根據本法第149條規定,生產、銷售有毒、有害的食品,不構成其罪,但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則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如果既構成該罪,又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則屬于法條競合,應依照重法優于輕法的處罰原則,擇取處罰較重的罪定罪量刑。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只要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構成本罪。依本節第150條之規定,單位也可成為本罪主體。單位犯本罪的,實行兩罰制。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是故意犯罪。行為人明知是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而故意摻入或明知是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而故意銷售。至于行為人對生產、銷售的有毒、有害食品可能會造成的嚴重后果則是采取放任的心理態度。其動機一般是節省原料,降低成本,牟取暴利。但行為人的犯罪目的并非致人中毒或造成疾患。如果行為人在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物質是為了追求危害后果的發生,則已不是本罪的性質,而構成其他更為嚴重的犯罪。
三、認定
(一)本罪與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的界限
1、犯罪手段不同。前者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后者生產、銷笛的食品不符合衛生標準。如果摻入的物質有毒害性,但其本身是食品原料,其毒害性由于該食品原料污染或腐敗變質引起的,造成嚴重危害結果的、按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論處。
2、對危害結果的要求不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行為犯,實施該行為即構成犯罪;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罪是危險犯,只有存在足以造成了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的才構成犯罪。
(二)本罪與投毒罪的界限
投毒罪有故意與過失兩種。本罪與故意投毒罪的區別關鍵在于犯罪目的不同:故意投毒罪的目的是使不特定多數人死亡或傷害,直接危害公共安全,而本罪的目的多為牟利,雖然行為人對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是明知的,但并不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行為人對引起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只能是間接故意。與過失投毒罪的區別關鍵在于對在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主觀心理態度不同:過失投毒罪不是故意在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而是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造成的;而本罪則是故意在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具體言之,完全因為過失而將有毒、有害的物質摻入食品當中的,應當認定為過失投毒罪;明知是有毒、有害的物質而故意摻入食品當申,但又不具故意投毒的目的,應認定為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另外,本罪可由自然人或單位構成,但投毒罪只能由自然人構成。
(三)本罪與重大責任事故罪和玩忽職守罪的界限
區別關鍵往于主觀方面不同:本罪是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故意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而重大責任事故罪和玩忽職守罪對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主觀上既非故意,又非明知。
四、處罰
犯本條規定之罪,依其具體情形可分別承擔如下刑事責任:
1、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2、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3、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4、單位犯本條所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五、法條及司法解釋
[刑法條文]
第一百四十四條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銷售明知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的規定處罰。
第一百四十九條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巨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一百五十條單位犯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相關法律]
《食品衛生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或者在生產經營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4.5法釋〔2001〕10號)
第五條生產、銷售的有毒、有害食品被食用后,造成輕傷、重傷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應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規定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生產、銷售的有毒、有害食品被食用后,致人嚴重殘疾、三人以上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后果的,應認定為“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
第九條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而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或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運輸、倉儲、保管、郵寄等便利條件,或者提供制假生產技術的,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論處。
第十條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同時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非法經營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一條實施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的犯罪,又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查處,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并罰的規定處罰。
第十二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參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從重處罰。
[從重情節]
構成本罪同時構成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依照處刑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二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證辦理常見糾紛及解決
2020-11-19試用期多長有法可依
2021-02-01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召開方式進行規定
2021-01-20已經注冊的禁止地名有效嗎
2020-12-31債務清償后抵押失效嗎
2021-02-27離婚退彩禮怎么退
2021-03-13婚前債務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0-12-01民法總則中有關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有哪幾種
2020-11-23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如何索賠
2021-02-20補償款提存程序
2021-03-17情勢變更是否屬于合同免責原因
2021-03-17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集資房屬于什么房產性質
2020-12-31調薪未簽訂勞動合同變更怎么處理
2021-01-06勞務派遣員工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2020-11-13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保險合同變更的要件有哪些
2021-01-03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07交強險是什么,它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區別
2020-11-21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如何的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