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盜竊,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利誘,是指以物質和非物質利益誘使掌握和了解權利人商業秘密的有關人員向其披露商業秘密,這是實踐中常見的一種方式。脅迫,是指以給商業秘密權利人或掌握了解商業秘密的有關人員造成損失相要挾,迫使其交出商業秘密的行為。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不正當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這是行為人侵犯商業秘密這一非法行為的繼續。是對商業秘密的進一步侵犯。披露,是指行為人公開非法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不論出于何種目的和動機,只要實現了公開的行為即可構成。使用,通常指行為人以獲取經濟利益為目的,將非法獲取的商業秘密直接用于生產、經營之中的行為。允許他人使用,指行為人將非法獲取的商業秘密提供和轉讓給他人使用。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這一種侵權行為是以行為人和權利人之間有保守商業秘密的權利義務關系為前提的。雖然行為人因合法方式獲得和掌握了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但應嚴格地履行保密義務。如果是行為人違反保密義務,將其掌握的商業秘密予以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顯然屬于一種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4、第三人明知或應知他人以不正當手段侵犯了權利人的商業秘密,而予以獲取、使用或者披露該商業秘密的,也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所謂第三人,指直接獲取權利人商業秘密的行為人以外的其他人,明知是對向其傳授商業秘密的人具有獲取商業秘密的非法行為的確切性認識,應知是一種主觀上的預見性。只要將行為人明知或應知他人以不正當手段侵犯了權利人的商業秘密而對該商業秘密予以獲取、使用或披露的,盡管具有間接性質仍構成對商業秘密的侵犯。
以上幾點,就是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了。對于商業秘密,是被保護的,我們不能有僥幸心理而去做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底線是不容許觸犯的。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到您。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級醫療事故賠償哪些項目
2021-02-09破壞軍婚罪有何規定
2021-02-07多等級傷殘者的傷殘賠償計算公式
2021-02-19父母離婚小孩有自由選擇跟誰的權利嗎
2020-11-11肇事逃逸中二次肇事如何處罰
2020-11-23離婚房產確權訴訟需要被告到場嗎
2021-03-22聘用合同續簽日期可以提前簽嗎
2021-02-04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不適用一裁終局的勞動糾紛
2020-12-10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后可不可以分割
2021-03-15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2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快速理賠時間的規定是有哪些
2021-01-27他人毀壞財物后是否可以要求其和保險公司都賠
2021-02-12掛靠車輛如何投保
2021-03-1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020-12-14淺談我國保險稅制的改革
2021-02-25土地出讓金與劃拔價什么區別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