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專利的處罰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有關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
2、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3、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假冒他人專利,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專
4.造成惡劣影響的。
刑法第216條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本罪立案標準第1項規定,“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這是指單位或者個人侵犯他人專利權,假冒他人專利違法所得數額累計達到10萬元以上形。
所謂專利權,是指國家專利機關授予發明人、設計人或者其所在單位對發明創造在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國家為了鼓勵發明創造,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切實保利權人的權益,建立了專利管理制度。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不僅侵犯了專利權人對專利的專有權,而且也侵犯了國家的專利管理制度。
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包括兩種情形:
(1)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商業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專利。專利權人,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單位;既可以是外國人,也可以是我國公民。
(2)行為人假冒他人專利。具體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制造、使用、銷售專利產品,竊用專利方法,冒充他人專利產品的行為。應當注意,這里的“專利”必須是在專利權的保護期限內的專利,超過專利保護期限的不受法律保護。
本罪立案標準第2項規定,“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這里的“直接經濟損失”,是指由于行為人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導致的專利權人直接的財產損毀、減少的實際價值,不包括間接經濟損失。
本罪立案標準第3項規定,“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假冒他人專利,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專利的”,應當立案追究。這里“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中附則的規定,是指接近本罪立案標準第1項、第2項規定的數額標準,并且已經達到該數額標準的80%以上,即假冒他人專利,“違法所得數額在8萬元以上的,或者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40萬元以上”。所謂“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是指單位或者個人因假冒他人專利,曾經受過2次或者2次以上的行政處罰。至于受處罰的種類、具體時間以及2次處罰之間的時間間隔多長,均不受影響。只要單位或者個人因假冒他人專利受過2次或者2次以上行政處罰,又假冒他人專利,違法所得數額在8萬元以上的或者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40萬元以上,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
本罪立案標準第4項規定,“造成惡劣影響的”,應當立案追究。這主要是指單位或者個人假冒他人專利,不符合上述關于本罪立案標準的三種情形之一,但其行為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嚴重損害專利權人的利益或者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等。至于什么情況屬于“造成惡劣影響”,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定。
本罪的構成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專利權人的專利權和我國的專利管理制度。
所謂專利權,是指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創造依法享有權利,包括專利實施權、專利許可權、專利轉讓權、專利標記和署名權等。假冒他人的專利首先侵犯專利權人的專利權,而該權利又是依據《專利法》取得并受《專利法》保護,所以,該種行為必然又侵犯以《專利法》為核心和基礎的專利制度。
2、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假冒他人的專利,情節嚴重的行為。
(1)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假冒他人專利。所謂假冒他人專利,是指在自己的產品、方法或外觀設計上標明他人已取得專利權的專利標記和專利號,冒充他人專利的產品、方法或外觀設計的行為。如果不是假冒他人的專利,而是在自己生產的產品上標明一個不存在的專利標記或專利號,謊稱為專利產品,則不構成本罪,而是冒充專利的行為。
(2)假冒行為必須發生在專利權的有效保護期限內。這是本罪的特定犯罪時間。如果假冒他人已過期的專利,則不構成本罪。因為專利超過了法律規定的有效期限后,就不再受法律保護。
(3)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一般認為,情節嚴重包括非法經營數額較大或者非法獲利數額較大或其他情節。至于達到多大數額才算情節嚴重,則應由司法解釋確定。我們認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認定為具有其他嚴重情節:多次假冒他人專利,經處罰后仍不改正的;假冒他人專利造成嚴重后果或者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假冒他人專利在國際上或國內造成很壞影響等。
3.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多數情況下是從事生產經營的個體工商戶和各類企業。
4.本罪的主觀方面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未經他人許可,并且對自己的假冒行為的后果已經預見,但仍然希望或放任該種結果的發生,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如果是由于過失而在專利產品上標錯了專利標記或專利號,或者在非專利產品誤用了他人專利標記或專利號,則不構成本罪。
本罪的認定
首先,要把假冒專利罪與一般專利侵權行為區別開來。二者的界限就在于“情節是否嚴重”。根據《刑法》的規定,只有情節嚴重的假冒專利行為才構成假冒專利罪,否則,只是一般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
其次,要把假冒專利罪與《專利法》允許的行為區別開來。
根據《專利法》第六十二條規定,下列行為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是法律允許的行為:
(1)專利權人制造或者經專利權人制造的專利產品售出后,使用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2)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制造并售出的專利產品的。
(3)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準備,并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制造、使用的。
(4)臨時通過中國領土、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
(5)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6)在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或者非常情況時,或者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專利局可以給予實施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
最后,應把假冒專利罪與冒充專利的行為區別開來。冒充專利是指把自己生產的非專利產品憑空捏造一個不存在的專利標記或專利號,謊稱為專利產品,而不是假冒他人的專利。從《刑法》的規定來看,冒充專利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所以,假冒專利與冒充專利在一定程度上說也是罪與非罪的區別。由于行為人所冒充的專利權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也不會發生專利侵權的問題。但冒充專利是一種破壞專利管理制度、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行為人要承擔行政法律責任。
本罪的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216條和第220條的規定,犯假冒專利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處罰。
專利權是專利所有人的權利,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沒有得到同意,就假冒別人的專利,將會受到以上提到的懲罰。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到您。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0-11-10合同動產交付怎么履行
2021-02-22父母有權利干擾兒女離婚嗎
2020-11-14欠錢公司破產債權人如何討債
2021-01-25不離婚房產公證給一方有效嗎
2020-12-22業主要求罷免業主委員會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7如何解決集體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2021-02-08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集體合同是特殊的勞動合同嗎
2021-01-13勞動合同過期半年沒有續簽怎么辦
2021-03-14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干活慢會被辭退嗎
2020-11-29簽發保險單時被保險人已死亡還能賠償嗎
2021-01-03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怎樣計算
2020-12-05什么是保險合同的本質特征
2020-11-14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咋賠
2021-01-13保險公司的哪些經營行為要進行改正
2021-01-11外嫁女、外來媳婦應不應該得到拆遷補償
2020-11-11拆遷安置住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19拆遷安置房逾期交房如何維權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