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稅罪主觀故意如何認定
沒有偷稅罪,只有逃稅罪。
偷稅罪認定的主觀故意判斷: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15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刑法在對偷稅罪的相關條款規定中,沒有作出過失犯罪的特別規定,因此只有故意才能構成偷稅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逃稅罪】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偷稅罪必須是故意構成的,也就是想方設法的偷稅,要是第一次接觸這些稅費的,不知道如何繳納的不會構成犯罪的,只是會有一些警告而已,要是下次還有這個情況的,就會有偷稅罪的可能。你可以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萬育緒律師,中共黨員,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具有證券業從業資格和相關會計、稅法知識,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法律研究和實踐,曾擔任某大型集團企業法務主管,有較強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工作經歷。自執業以來先后辦理了各類訴訟及非訴法律事務,尤其精通民商事案件的辦理,長期專注于企業內控管理、合同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票據糾紛、證券法與金融法律業務、侵權損害賠償糾紛以及常年法律顧問事務。常以誠信為本,勤勉盡責的工作態度深受當事人的信任和好評,愿以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執業經驗,為您或您的單位提供專業、周到、盡責的法律服務。
商務合同談判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06因民事糾紛打架致人輕傷會有什么嚴重后果
2021-01-16名譽權侵權損害賠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0-12-04驗資報告費用要給多少
2021-02-17房產抵押需要哪些材料
2020-11-08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監事會對什么事項進行監督
2021-01-19勞動關系解除后用人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2021-02-28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人壽保險合同內容和投保理賠
2020-11-25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如何書寫保險理賠申請書
2021-01-10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快遞被燒了物流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2020-12-14果樹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0-12-26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司法解釋
2020-12-09土地流轉受讓方改良土壤可以嗎
2021-02-05租房開店遇拆遷,房東要提前解約怎么辦
2021-01-01用宅基地辦企業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24農村拆遷補償安置有哪些規定
2021-02-14房屋拆遷土地未過戶有賠償嗎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