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交通肇事造成第三人死亡。因交通肇事地點在田間土路而不屬于交警部門勘察范圍,由公安部門會同交警部門、刑警部門共同勘驗現場并以公安部門名義做出雇員應承擔全部責任的認定意見。雇主與受害人家屬達成賠償協議后向雇員追償,雇員以從事雇傭活動、應由雇主賠償為由不予賠償。在具體責任認定中對公安部門能否代替交警部門做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及認定效力能否為法院采信產生較大分歧,由此引發現實生活中一個爭議性問題:雇員交通肇事后雇主能否依據公安部門責任認定進行追償?本文將依據案例進行理論分析。(本文當事人均系化名)。
【人物簡介】
原告陳*云,男,1978年11月3日生,漢族,小學文化,住東阿縣光明街112號,個體業主。
被告林*軍,男,1976年1月25日生,漢族,小學文化,住東阿縣銅城街道辦事處南漳村,農民。
原告訴稱:我系魯P25869“解放”牌貨車的實際車主,被告系我雇傭的駕駛員。2008年5月被告駕駛車輛在夏津縣李官屯鎮房莊南窯廠將一行人碾壓致死,后經公安部門認定為被告負該事故的全部責任。出事后我作為車主承擔了全部賠償責任,累計賠償受害人170000余元。因被告的人為因素給我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依照相關法律規定,我對被告有相應的追償權,故要求被告賠償我經濟損失50000元。
被告辯稱:我在正常行駛過程中,受害人倒行橫過路面并撞在貨車后輪上致死,我不應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出事后原告并未與我協商,其與受害人達成的賠償協議更未經我同意,并于事后原告在保險公司獲得了全部理賠,我認為原告作為雇主理應承擔賠償責任,對該事故我不存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不應承擔原告損失,故應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簡要案情】
2008年3月,原告購買了“解放”牌貨車一部(主車牌號為魯P25869號,掛車為魯PV125號),車屬關系掛靠于聊城交通汽運集團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2008年3月28日原告為該車投保了“機動車輛強制第三人責任險”,保險期限為2008年3月21日至2009年3月21日。
被告林*軍于1997年6月26日取得駕駛資格,準駕車型為A2.2007年春節后原告雇傭被告為其所有的貨車司機之一。
2008年5月28日下午2時許,被告駕駛該車受原告指派去德州市夏津縣**官屯鎮房莊村南窯廠裝運陶瓦,當時隨車的有另一駕駛員。被告駕駛該車自西向東在進磚窯的土路行駛時,發現前方有一電動車擋住去路,并發現不遠處有二人自路南相悖步行橫過馬路,被告便停車下來將電動車推至路北邊沿,這時二行人亦行至電動車北邊并站立。被告重新上車并啟動,路邊的站立的其中一人突然倒退著向南行走,并撞至在行進中的左后輪上,至當場碾壓而死。當時被告并未發覺,系其中路邊另一行人喊叫才引起被告注意并停車查看。隨后原告被電話告知所發生的事故,被告和另一司機因怕受害人家屬報復把車丟于原地而后逃離現場。原告趕往現場,并于此后在當地派出所、交警大隊、刑警大隊的共同主持和協調下,原告與受害人家屬于2008年6月6日達成賠償協議,認定被告負該次事故主要責任,由原告賠償受害人家屬共計140000元,并已交付完畢。庭審中原告訴稱事發后被告拒不配合公安部門的調查,并經自己多次聯系找到被告,被告不參與事故的處理協商。被告對原告上述理由不予認可,辯稱原告或公安部門均未要求自己出面接受調查。原告另訴稱除賠償協議中給付受害人家屬的140000元外,另因事項花費30000余元,對此被告不予認可。
另查明:事發后,原告于保險公司共獲得理賠款118330元。
【證據分析】
原告為支持個人主張向本院遞交了下列證據:
1、交警部門登記的被告個人信息表一份,證明被告的駕駛資格、駕齡等情況。經庭審質證,被告無異議。
2、夏津縣公安局東李官屯鎮派出所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被告駕駛該車出事經過,認定被告承擔該事故的全部責任,并證明事發后被告拒不接受和配合調查工作。經庭審質證,被告以派出所不具有認定事故責任的職責、證明內容不符事實為由不予認可。
3、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綜合報告書一份,證明原告車輛投保及理賠情況。經庭審質證,被告主張該報告書證明原告獲得保險理賠款110000元,并要求原告提供獲得其他險種的理賠證據。
4、賠償調解協議書一份,證明經夏津縣公安局東李官屯派出所調解,2008年6月6日原告與受害人家屬達成賠償款為140000元的協議。經庭審質證,被告以該協議系原告自認數額、未經被告同意或追認為由不予認可。
5、賠償憑證一份,證明原告給付受害人家屬賠償款140000元。經庭審質證,被告以該賠償額沒有法律依據、系原告自認為由予以抗辯。
6、高唐縣梁村鎮皮戶李村民委員會證明和高唐縣公安局戶籍證明各一份,證明死者和受害人家屬情況。經庭審質證,被告無異議。
7、尸檢報告一份,證明死者系因車輛碾壓致死。經庭審質證,被告無異議。
被告未提供相關證據。
【法院裁判】
本案最終經法院調解,原告同意減少訴訟請求額。最終以被告給付原告10000元作為財產損失補償。
【法理評析】
從法理研究角度來看,很可惜本案沒有見到法院作出的裁判意見。但是根據原、被告訴辯內容,可以確定本案審理中的焦點為:原告與受害人家屬所訂立的賠償協議對被告有無約束力以及公安部門責任認定的效力。
1、關于原告與受害人家屬所訂立賠償協議是否對被告具有約束力問題。
筆者認為被告受原告雇傭去夏津縣**官屯鎮房莊村南窯廠裝運陶瓦,屬履行職務。在通往磚窯土路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因該路段不屬于法律規定的公路范疇,故由當地派出所會同有關部門按一般性人身損害賠償進行了調解處理。原告自愿賠償受害人家屬140000元。原告主張給死者購買衣物和招待受害人家屬另花費30000余元,因被告不予認可,且原告未舉出相關證據予以證實,故該主張依法不予采信。
因肇事主體是被告,原告是依據雇傭關系和轉承賠償責任原則承擔的賠償義務,故原告承擔的是一種替代墊付責任,在性質上屬原告代表被告和受害人訂立了賠償協議。但該協議的成立必須有兩個前提:一是雙方協商一致,二是事后經賠償人追認。庭審中被告并不認可該協議。綜合協議訂立之過程和協議內容,原告簽訂該協議沒有經被告同意或者授權,且數額明顯高于法定的賠償數額,不是依照法律規定或其他合法有效的方式而確認的數額。在自愿的前提下原告與受害人家屬可以達成高出賠償額以外的任何協議,而以該數額向被告追償顯然不公,故原告與受害人達成的協議對被告并無約束力,原告以此向被告行使追償權不應予以支持。原告主張事后經多方尋找但被告拒不配合,被告否認,原告雖出具夏津縣東李官屯派出所證明,但因缺乏找尋被告的具體措施和方法證據,故亦不予采信。
2、關于交通肇事中公安部門責任認定的民事訴訟效力。
本案與以往交通肇事中雇主對雇員追償的很大不同在于:在交警部門對肇事事故進行完責任認定后,雇主完全可以依據交警部門責任認定向雇員進行責任追償,雇主承擔的是一種替代責任或者說是一種補充連帶責任。本案中并發生了的交通事故,但是由于發生地點不是在公路而是在土路,也不是由交警部門出具責任認定書,而是由公安部門做出責任認定。因此,在事實認定方面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公安部門的責任認定能否替代交警部門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作為確定雇員故意或重大過失的依據?
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要確定本案事故是否屬于交通肇事或交通事故。如果本案事故不是交通肇事或交通事故,那么公安機關的責任認定意見就具有正當性和職責性,法院在處理本案時應予采信;如果本案事故是交通肇事或者交通事故,那么對公安機關責任認定的效力應在進一步與交警部門責任認定相比較后做出結論。
對此形成二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在非交警部門執勤范圍內發生的車輛傷人事故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交通肇事,應按照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進行審理,故在這種背景下,確定雇員有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完全可以依據公安部門的責任認定。公安部門作為國家公共安全機關,完全有權力和職責對該類案件進行責任認定,并且具有國家效力和公信力。第二種意見認為:確定交通肇事案件的標準不是依據是否發生在交警執勤范圍內,除個別工礦企業及特殊區域外,只要是行駛中交通工具與人體、財務發生碰撞而致人傷害、致物損失,就足以認定屬于交通肇事。
以第二種意見為背景,對交通肇事中責任認定的正當效力機關形成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交通肇事必須由交警部門出具責任認定書,除此之外,包括公安機關在內的任何主體均無權做出該類有權結論。采取嚴格責任主義是維護交警部門權威、避免政出多門的必要舉措。第二種意見認為:在鄉村土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因不屬于交警部門執勤范圍,完全可以由公安機關出具責任認定意見作為特殊情況下的責任認定。因為任何事故都有責任,不能因為不在交警部門執勤范圍就形成責任認定真空。第三種意見認為:公安部門不是法定交通事故認定部門,但是當事人可以申請交警部門對公安部門的責任認定進行追認,使其具有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法律效力。因為交警部門警力有限情有可原,公安部門越俎代庖未嘗不可,只是加上一個事后追認程序就可以了。
筆者更傾向于這樣一種觀點:1、在工礦企業等特殊區域內部發生的交通工具致人損害不是交通肇事,應依據相應的勞動事故、作業事故進行處理。2、在正常公路上行駛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完全依照交警部門對事故認定意見確定肇事方責任。3、在鄉村土路等交警部門執勤范圍外、特殊勞動區域外發生的交通事故,其正當處理機關就是公安部門。公安部門出具的責任認定意見在治安管理及刑事案件范圍內應具有相應證據效力。但如果作為民事賠償依據,應由當事人申請交警部門對公安部門意見進行追認。否則,不宜作為民事賠償的直接依據。
3.關于本案的判決預期: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是一種侵權關系。在雇主對外承擔了因其雇員對第三人造成侵權而產生的賠償責任后,雇主是否有權向雇員追償,這要取決于雇員對所造成的損害是否是有過錯,即是否具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因雇傭關系是一種合同關系,當雇員按雇主要求履行職務時如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就不存在違約,也就不承擔民事責任。即使雇員存在一定過錯,也不應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這是基于雙方的地位和利益分配等權利義務而決定的,故雇主對雇員的追償權應采取嚴格責任。本案中,根據受害人與車輛的接觸部位和現場情況來看,受害人系因撞至車輛左后輪而被碾壓致死,這在被告正常行駛過程中是不可預料且難以避免的故不能認定被告在該過程中存有故意或重大過失。公安部門雖出具證明認定被告負該事故的全部責任,因其不屬法定的責任認定部門,且不能排除保險理賠或盡快解決事故的情勢要求而出具的可能性,故該證明不能作為認定被告存有過錯的證據。且事發后原告獲得了相應的理賠款,另外判斷被告是否有過錯,也不能以公安部門認定的責任來區分,而應從雙方的雇傭關系來分析,被告受原告雇傭從事拉運活動,并無違約行為,故對該事故顯然不存在故應和明顯、重大的過失,故原告之訴求不應予以支持。最終法院應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作者簡介】李*華,男,山東省東阿縣人民法院副庭長、一級審判員。柳*峰,男,山東省東阿縣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是否為必經程序?
2020-12-16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1-30侵犯商標權18萬會怎么判
2021-03-192020年新三板上市條件與標準是什么
2020-11-19探望權可以拒絕嗎
2021-02-23法定贍養人
2021-02-19房子保全后多久失效,還可以續保嗎
2021-02-19如何打交通事故官司
2021-01-13股票遺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0-12-19上班期間突發疾病怎么賠償
2020-12-31學生在學校做游戲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7房屋交易中介騙招有幾多?
2021-01-29單位終止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幾種情形
2021-01-30公司裁員賠償范圍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12保險金賠付可否根據約定由第三人代為履行
2020-11-12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無證駕駛車輛肇事,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9車輛超載事故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3-21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禁止哪些行為
2021-01-19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