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貼現的性質分析
分析一
按照《貸款通則》的定義,票據貼現是一種票據買賣行為。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30條的規定,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票據貼現從形式上看,確實是貼現申請人向貼現人申請,貼現人審查合格后扣除相應的利息及費用后向貼現申請人支付貼現款,買入票據,符合買賣合同的特征。但是,票據貼現涉及的標的物為票據,票據作為一種特殊的有價證券,具有流通性、無因性、文義性、要式性等特點,因此,票據貼現并非簡單的票據買賣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10條的規定,票據的簽發、取得、轉讓原則上應以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為基礎關系。在通常情形下,除贈與以外,一方向另一方轉讓票據,目的是為了從對方獲得商品或服務、技術等,接受票據的一方是為了獲得相應的價款,不允許在沒有具體的商品交易或其他債權債務關系情形下直接向對方賣出票據,或支付一定的價款而買入票據。也就是說,當事人之間可以用票據作為基礎交易關系的工具使用,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允許當事人之間對票據本身進行買賣。票據貼現則正是對票據本身的買賣關系,之所以被允許,是因為法律規定在特定范圍內、特定主體間可以從事票據貼現這樣一種特殊的買賣關系。在我國,這個特定主體僅僅包括經過批準、有權開展票據貼現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而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買入票據進行貼現的。
分析二
依照上述《貸款通則》中的定義,票據貼現是屬于貸款的一個種類。筆者認為,將票據貼現界定為貸款的一種形式是不妥當的。
首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96條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合同法表述為借款合同而非貸款合同,相對于貸款合同而言,借款合同是一個更規范的用語。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最核心的義務就是“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而在票據貼現中,貼現申請人在取得貼現人扣除利息和相關費用的票據款項后,就不再負有“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義務,票據歸貼現人所有,貼現人可以將票據進行轉貼現或再貼現或在票據到期后請求承兌銀行付款而不是向貼現申請人追要款項。如果遭到拒絕付款的情形,貼現人可以向貼現申請人進行追索,但該追索行為是基于相關法律的規定而非依據票據貼現合同。因此票據貼現行為不符合借款合同行為的本質特征,貼現申請人與貼現人之間不存在借款合同法律關系。
以上知識就是關于“票據貼現的性質分析”的整理,讀者如果有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保證金的法律規定
2021-01-30行政處罰催繳通知書不執行會怎樣
2021-03-02在外國申請離婚要什么材料
2020-11-18一張圖片版權費用多少
2021-01-16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分別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1-02-16擔保法保證期間的規定
2020-12-08新三板掛牌意味著什么
2020-12-04怎么中止孩子的探望權
2021-01-23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國際金融危機催熱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02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新《保險法》實施將帶來什么
2021-02-05人身保險理賠范圍有哪些
2021-03-10疲勞駕駛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1-24互聯網保險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2020-12-14保險合同的受益人指什么
2020-11-20如何解決投保容易理賠難的問題
2021-01-30繳存保證金是什么意思
2020-11-13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一十一條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