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作為票據制度中兩大支柱的票據善意取得制度和人的抗辯限制制度,都是為了保護票據交易安全、保護善意取得者的利益而特別設計的制度。但是,不管是善意取得的成立要件也好,還是想獲得人的抗辯限制的恩惠也好,都必須以票據受讓人支付對價為前提。我國《票據法》第10條第2款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因此,受讓人無對價獲取票據的,應當視為惡意取得。無對價抗辯與惡意抗辯可同置于我國《票據法》第13條但書之中予以規定。
一、問題的提出
如果票據行為本身有效,票據債務人就可以以出票或者背書的原因關系無效、消滅為理由提出拒絕付款的主張,這種主張在票據法上稱之為人的抗辯。人的抗辯,原則上只限于在票據授受的直接當事人之間進行,票據債務人不得以此抗辯事由對抗第三人,這就是票據債務人必須恪守的人的抗辯限制法則。
由于人的抗辯限制這一原則是為了滿足票據交易安全的要求而特別規定的,所以對于惡意者當然沒有必要予以保護。當票據受讓人在明知其前手要承受來自票據債務人抗辯這一事由的前提下獲取票據,即在惡意的情況之下取得票據時,受讓人自然應該承繼來自票據債務人對于前手的那份抗辯。這一內容具體反映在我國《票據法》第13條第1款的規定之中,即“票據債務人不得以自己與出票人或者與持票人的前手之間的抗辯事由,對抗持票人。但是,持票人明知存在抗辯事由而取得票據的除外?!绷硪环矫?,我國《票據法》第10條第2款規定,票據的取得,必須給付票據雙方當事人認可的相對應的代價。這是我國《票據法》受英美法系對價原則的影響,首次將之明確規定于條文之中的一大創新之舉。
在我國《票據法》出臺后不久,曾有學者將無對價抗辯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進行討論。具體言之,一方面,票據確實遵照了票據法規定的方法即背書方式進行轉讓,但另一方面,該轉讓行為卻沒有遵循對價原則,那么,票據受讓人是否應該承繼來自債務人的抗辯就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然而,我國票據理論法學界對無對價抗辯問題的專門研究明顯較為薄弱,有關惡意抗辯的研究卻是成果甚豐。[1]尤其是,與同屬于大陸法系的諸國之票據法明顯不同,我國票據法專門設條文對對價一款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那么,不遵守對價原則的受讓票據者應該承受怎樣的法律后果?在此情形之下,無對價抗辯問題更有討論的必要和空間,這正是筆者選擇其進行研究的動機所在。
我國有學者認為,對于沒有支付對價而獲得票據的,也應該歸人人的抗辯限制的例外之中。[2]換言之,無對價抗辯與惡意抗辯一樣,都應該置于《票據法》第13條但書規定之中進行處理。這一觀點是否正確,進而這一主張的理論根據是什么,均值得探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中介公司怎么開
2021-03-02工傷保險死亡賠償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1-17醉駕五年能減刑嗎
2021-03-20對交通事故認定書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2021-01-29單位過錯造成員工自殺如何賠償
2021-01-16雇傭關系怎么證明
2021-01-03社保減員能否作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條件
2021-02-13實習協議包括哪幾部分
2021-01-27接=解除合同后工資怎么補償
2021-01-28勞動爭議的追訴期是幾年
2020-12-19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1-03-02去瑞士旅游買保險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15保險合同要怎么簽訂
2021-03-01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對象是什么
2020-11-13學生 幼兒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09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人身保險理賠權利可以轉讓嗎
2020-11-11醉酒肇事保險賠償嗎
2021-02-15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非法營運出事故保險賠嗎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