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作合同糾紛產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有哪些
一、定作合同糾紛產生的原因
1.主體沒有訂立合同的資格,沒有實際履行能力。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合同欺詐行為就是訂立合同的主體沒有訂立合同的資格,根本沒有履行能力。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以法人及其他組織為一方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合同中間,主要表現形式為:
a.訂立合同的一方根本沒有提供法人資格證明;
b.合同一方雖提供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但為副本或復印件,其實為偽造的證明;
c.合同一方提供了正式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但其實際虛報注冊資本,無實有資金,并沒有實際履行能力;
d.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雖提供了正式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但因未參加工商局年檢已被吊銷營業執照。
2.承攬方虛構或夸大生產加工能力。在定作合同中,承攬方為了承接到更多的工程,很可能虛構生產加工能力,但到期后卻無法完成工作任務,致使定作方承受損失。
3.承攬方變賣材料或攜材料款逃跑。由于定作合同的特殊性,定作方通常要提供一部分或全部材料給承攬方,有時直接支付材料款由承攬方購買材料。這就產生了怎樣使材料或材料款真正落到實處的問題。如果沒有采取得當的措施,一些不法承攬方可能變賣材料或攜材料款逃跑,直接造成定作方的經濟損失。
4、對工作成果驗收標準的約定。在承攬方完成工作任務后,定作方對工作成果要進行驗收,這時,如果驗收標準約定的不明確的話,就很容易產生糾紛。
二、防范措施
1、訂立合同前應盡可能了解對方當事人的有關信息。訂立合同前應對對方的法律地位、經營范圍、資信狀況以及近期的經營業績、商業信譽進行必要的考察,如當事人自己進行了解有困難,可以向對方當事人所在地的工商部門進行查詢,并且可以通過對方同行業或相關企業進行了解。另外定作人應對承攬人是否擁有完成承攬任務的設備條件、技術能力、工藝水平進行了解。
2、盡可能細化合同條款。在合同中,盡可能細化條款,不能籠統,如果承攬方無法按時按質完成任務,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同時,對質量驗收標準的約定應該明確。
3、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承攬方變賣材料或攜材料款逃跑。為了預防此種情況發生,定作方應要求承攬方在收到材料或材料款的同時,提供相應的擔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征地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28如何判斷農村房屋是不是違建,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1-03-07同居關系能否撤訴
2020-11-12交通事故賠償技巧有哪些
2021-03-23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農村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多少
2020-11-18單身青年的購房標準是什么
2021-02-04關于噪音擾民哪個部門能有效的管理
2021-03-02派遣證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2-10哪些情形下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6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議
2020-12-11經濟性裁員定義
2020-12-07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范的通知
2020-12-28法律對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2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簽發保險單時被保險人已死亡還能賠償嗎
2021-01-03意外保險理賠多久到賬
2021-01-31保險理賠的步驟有哪些
2020-11-22保險公司對醉酒駕車者是否承擔
2020-11-08什么是保險顧問和核心競爭力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