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現在a開發商建筑了一個樓盤,b開發商準備和a開發商合作開發,但是后來因為某種原因沒有合作,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紙上的協議。起初我與b開發商有一協議,內部價購買此處樓盤,并且交付50%的房款,后來由于他們取消合作,b開發商無權賣此樓盤了,現在要取消我和b簽訂的“內部認購協議”。但是在此協議上并沒有任何賠償條款,只是一個我以內部價認購其中的一戶,地址、支付的款數、總平數、總價錢,請問他如果取消我可以要求他賠償么?賠償多少?
律霸網律師解答:
你這個情況要依據你和b之間的約定進行,沒有約定且不能協商解決的可以起訴到法院,有法院根據你所受損失確定一個賠償額度。但訴求中應有具體數額,具體請咨詢律師確定。
相關:
一、解釋論的探討-以請求權基礎檢索為中心
請求權基礎檢索法,就是指通過尋求請求權的基礎,將小前提歸入大前提,從而確定請求權在法律上能否得到支持的一種案例分析方法。1所謂請求權規范基礎,簡稱請求權基礎,是指可供支持一方當事人得向他方當事人有所主張的法律規范。2請求權基礎檢索方法是德國民法學上一種獨特的方法。這種方法強調,在運用法律分析實際案例的過程中,必須明確當事人的請求所依據的明確的法律規范,而且要求請求權基礎的搜尋和法律規范的解釋結合起來,從而養成嚴謹細密的法律思維方法,并維護法律適用的合理性、可預見性和安定性。3下面我們就運用請求權檢索的方法對本案進行分析。
(一)解除合同的請求能否得到支持
就本案來說,a公司“以b公司遲延十天支付房款為由”請求解除購房合同。其請求權的基礎只可能是《》第94條第4項的規定,即“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4
但是,根據《合同法》第94條第4項的規定,在遲延履行情況下的法定解除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第二,遲延履行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在本案中,a房地產公司與b公司就買賣房屋達成協議后,合同履行期屆至,買方b公司于2001年1月10日交付了價款,但比約定的清償期遲延了十天。可見,b公司存在遲延履行的行為。但是,b公司的遲延履行是否致使對方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呢?
由于合同解除構成“合同必須嚴守”規則的例外,因此,各國對合同解除都規定了嚴格的條件。而與合同法第94條第3項規定的法定解除相比,5第94條第4項規定的法定解除不需要催告對方當事人,所以,法律對此種合同解除的限制就更加嚴格,必須即致使對方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根據我國權威學者的看法,遲延履約是否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應考慮時間對合同的重要性。如果時間因素對當事人的締約目的的實現至關重要,違反了規定的交貨期限將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應允許非違約方解除合同;如果時間因素對合同并不重要,遲延造成的后果也不嚴重,則在遲延以后,不能認為遲延造成了合同目的落空而解除合同。當然,在確定遲延是否嚴重時,還應考慮到遲延的時間長短以及因遲延給受害人造成的實際損失等問題。6從本案的案情來看,a公司并不能證明時間對合同目的的影響,而且b公司也只是遲延了10天,因此,不能認為遲延造成了合同目的落空。另外,a公司交付房屋的事實本身也說明了b公司的遲延并未導致a公司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一結論,即a公司不能依據合同法第94條第4項的規定解除合同。
(二)返還房屋的請求能否得到支持
在本案中,a公司還請求該房產的占有人c公司返還房屋?;谇懊娴姆治?,我們可以認定,a公司的并不能基于合同解除以后的原物返還請求權提出請求。所以,a公司提出的返還房屋的請求,只能是根據物權請求權中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但是,由于我國民事立法中尚未規定物權請求權,所以,a公司只能通過擴張解釋第117條第1款的規定(即“侵占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從而獲得請求權規范基礎。7
但是,a公司如果要依據物權請求權來請求c公司返還房屋,a公司必須仍然對房屋享有所有權。無疑在與b公司就買賣房屋達成協議前,a公司享有房屋所有權?,F在的問題就是,房屋所有權是否已經移轉給了他人。
在本案中,b公司于2001年1月10日交付了價款,同時,賣方a公司也依合同約定完成交付,將該樓盤移轉占有給b公司,并著手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但是,直到訴訟之時,登記手續并沒有辦理完畢。8根據《城市》第六十條第三款規定:“房地產轉讓或者變更時,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房地產管理部門申請房產變更登記……?!贝颂巸H僅指明“應當”登記,而對于未登記的效力如何,卻沒有明文規定。根據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9條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合同應當辦理登記手續,但未規定登記后生效的,當事人未辦理登記手續不影響合同的效力,合同標的物所有權及其他物權不能轉移。”另外,根據我國權威學者的解釋,我國不動產的物權變動采債權形式主義模式,所以,登記為不動產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不經登記不發生不動產所有權的移轉。9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本案中,雖然a公司和b公司沒有完成登記手續,但是,雙方之間的買賣合同并不因此而無效,只是不發生所有權移轉的法律效果而已。因此,a公司主張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有法律根據的。
但是,雖然房屋所有權尚未移轉給b公司,如果c公司能夠依據善意取得制度獲得所有權,則a公司仍然會喪失所有權,從而也就不能再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
我國法律中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善意取得制度,但是《民法通則意見》第89條規定:“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該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根據學者的解釋,這一規定體現了善意取得的精神。10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擴張解釋該條規定從而使得善意取得制度在本案中得到適用。
但是,善意取得制度適用的一個要件就是,第三人(在本案中即c公司)必須是善意的。善意是指不知情,即不知道或不應知道讓與人轉讓財產時沒有處分該財產的權限。11在本案中,c公司在購買時到房地產登記部門查閱登記,登記機關告知該房產過戶手續已經領導批準,正在辦理過戶手續。由此可見,c公司知道b公司在轉讓給房屋時并不享有房屋的所有權,因此,不能認定c公司是善意的。所以,我們不能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從而使得c公司獲得房屋的所有權。
需要指出的是,c公司還可能提出的另外一個抗辯就是,其對房屋的占有是有權占有或者b公司是有權占有。如果此種抗辯成立,那么,a公司也不能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當然,此種抗辯的法律依據在我國現行法上也難以尋覓。但是,根據各國民事立法的通例12,占有人或者作為其權利來源的間接占有人對所有權人對所有權人有權占有時,占有人可以拒絕將物返還13.也就是說,如果在本案中如果c公司或者b公司中的任何一個有權占有房屋,那么,c公司都可以對a公司的主張提出有效的抗辯。
要考察c公司是否是有權占有,我們必須明確,此前b公司是否是有權占有。如果b公司是無權占有,那么,c公司自然不可能是有權占有。
在本案中,b公司是基于合同和a公司的意志而占有房屋,此種占有是否是有權占有呢?根據學者的看法,具有法律上之原因之占有為有權占有(又稱為有權源占有、正權源占有),該法律上之原因或者根據,學說上稱為權源(或本權)。例如所有人、地上權人、典權人、承租人、借用人之占有標的物,系基于其所有權、典權、租賃權或使用權,具有占有之權源,故均為有權占有是。14所謂本權,即“得為占有之權利”,指基于一定的法律上的原因而享有占有的權利,主要包括物權與債權。15在本案中,b公司是基于合同而a公司的意志而占有房屋,此種占有是否是“本權”呢?
在不動產已經移轉占有,而未辦理登記手續的情況下,買賣契約是否足以作為買受人占有買賣標的物的權源呢?對于此問題,學界向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1)否定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占有之具有排他性,系因占有人于占有物上,行使之權利,推定其適法有此權利,倘占有物已證明系他人所有,則占有人即無再對物之所有人行使排他權之余地。16(2)肯定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一方面,買受人可依買賣契約而向出賣人請求辦理登記過戶手續,另一方面,買受人占有標的物,系基于出賣人之交付,自非“侵奪”,亦非“無權”,不符合所有權返還請求權之要件,蓋民法(此處指地區“民法”-筆者注)第七百六十七條前段所稱之“無權”,應含有“不法之評價”,此可從其下之侵奪用語可知。另外,出賣人也不得以物權優于債權之理由,作為買受人無權占有之主張,蓋物權之優于債權,通常是于有第三人出現之情形。在無第三人之場合,當事人此時只有債之關系,自受其拘束,否則,物權恒無法透過債權而生變動。17
我認為,否定說較為妥當。其理由在于:第一,買受人得依據買賣契約請求出賣人辦理登記手續本身并不足以證明買受人占有是有權占有。因為買受人基于買賣合同而對出賣人享有請求其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權利。但是,買受人要占有該標的物,必須以享有對標的物的所有權為前提。第二,所有權作為一種對世權,應當也必須可以對抗包括買受人(尚未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的買受人)在內的任何人。如果標的物的所有人不能請求買受人返還標的物,則所有人的所有權必然虛化。第三,雖然標的物的所有人享有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但是,此種權利的享有并非排斥了所有人應當依照買賣契約承擔的違約責任。
總之,我認為,根據買賣合同,b公司只是獲得了請求a公司移轉房屋所有權的權利,b公司只有獲得了所有權,才能構成對房屋的有權占有。在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權的情況下,b公司的占有是缺乏本權的占有,是無權占有。
既然b公司的占有是無權占有,那么,我們就可以直接認定,c公司的占有也是無權占有。因此,c公司不能以“有權占有”為由提出抗辯。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a公司請求該房產的占有人c公司返還房屋的請求應當得到支持。
二、立法論的探討-以物權變動模式為背景
本案中暴露了這樣一個問題,即在出賣人已經提出了登記申請的情況下,出賣人是否可以隨意撤回其申請?在出賣人隨意撤回申請的情況下,法律對買受人能否提供必要的救濟?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必須從物權變動模式說起。
(一)物權變動模式的選擇
根據學者的看法,物權變動的模式主要有三種:
1.意思主義模式。在此種模式之下,物權因法律行為而變動時僅須當事人之意思表示,即足以生效力,而不須以登記或交付為其成立或生效要件。法國民法(參見《法國民法典》711、1138條)和日本民法(參見《日本民法典》176條)都采納此種模式。在此種模式下,公示原則所需之登記或交付等公示方法,系對抗要件而非成立或生效要件。
2.物權形式主義模式。在此種模式下,物權因法律行為而變動時,須另有物權變動之意思表示,以及履行登記或交付之法定形式,始能成立或生效。德國民法采納此種模式。德國民法認為,債權行為只能產生債的關系,必須另外有物權行為,才能產生物權變動的后果。此種模式的采納以承認物權行為的獨立性和無因性為前提。
3.債權形式主義模式。在此種模式下,物權因法律行為而變動時,除債權之合意外,僅須踐行登記或交付之法定形式,始足生效力。奧地利民法采納此種模式(參見《奧地利民法典》第426、431條)。在此種模式下,一個法律行為不能同時發生債權和物權變動之效果,但物權之變動,僅須在債權意思表示外加上登記或交付(登記或交付為事實行為)即可,不需另有物權變動之合意。18
對于物權變動模式的立法選擇,我國學者幾乎達成了一致意見,即應當采納債權形式主義物權變動模式19,而且這種意見已經被立法者采納20.
(二)意思主義和物權形式主義對出賣人提出登記申請后的反悔行為的處理方式
在意思主義模式下,僅僅雙方的意思就可以導致物權變動,因此,倘使物權已經發生變動后而為登記,則此項登記請求權屬于物權請求權。21日本學者認為,若登記義務人拒絕協力時,登記權利人則無此項權利,這樣不僅致登記權利人因此而蒙受損失,同時亦使得登記制度失其機能。故而登記請求權乃登記權利人享有的、強使登記義務人為協力的權利。22如果出賣人拒絕履行協助義務,或者出賣人在提供協助以后又反悔,則買受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從而獲得一個基于登記請求權而令被告履行登記手續之給付之確定判決。若已獲得基于登記請求權而令被告履行登記手續之給付之確定判決-依照僅命令物權變動之判決并不可以-時,登記權利人可以依據其判決單獨進行登記(不登27條。大判1940,6,19新聞4597號9頁。)23
在物權形式主義模式下,原則上任何一方都得隨時撤回物權的“合意”。24允許撤回物權的“合意”的理由,因在于避免合意的不明確而起紛爭,及維持法律關系的明了性,所以在締結了合意的事實昭然若揭,即把行為的意思表示于外時,即不能撤回物權合意,主要包括如下情形:第一,已進行了登記(一經登記,即可推定有合意的存在);第二,合意在土地登記所締結;第三,合意依裁判上或公證上的證書作成;第四,向土地登記所提出合意;第五,權利人(受動的當事人)依德國土地登記法第29條的規定,把登記承諾證書交付給對方。25
根據我國《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第9條的規定,買賣城市私有房屋,賣方須持房屋所有權證和身份證明,買方須持購買房屋證明和身份證明,到房屋所在地房管機關辦理手續??梢姡覈挡晒餐暾堅瓌t。26在本案中,a公司和b公司已經共同向登記機關提出了登記申請,但是,事后a公司又要撤回申請。此種情形在德國就屬于前述第四種情形,即向土地登記所提出合意。
德國民法典第873條第2款規定,“登記之前,只有在當事人的合意已經經公證證明、或者已經提交給不動產登記局或者已經到達不動產登記局,或者當權利人將符合土地登記法的規范許可的登記許可并交付給相對人時,合意對當事人有拘束力。”依德國民法學者的一般解釋,該約束力的意義是撤銷權的排除,即在物權合意能夠明確地以其他形式得到確認的情況下,不允許當事人單方面地撤銷該合意。27因為,這種撤銷行為可能“動搖誠實信用原則而且給正常的交易秩序帶來危險。”28
可見,在物權形式主義模式下,通過在特定條件下排除當事人撤銷物權合意的自由,因此,維護了正常的交易秩序,保障了誠實守信的一方當事人的利益。
(三)我國的立法選擇-代結論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我國立法和理論界對登記過程中一方當事人的任意撤回申請的行為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但是,實務部門以及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試圖解決這個問題。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次民事審判工作會議文件明確宣告,在當事人的物權變動意思“可以證明”的情況下,即使當事人沒有登記,也承認物權變動的有效。29
在肯定這一文件精神的合理性的前提下,我們必須看到這一指示具有很多缺陷:第一,這一指示和我國物權變動模式的選擇不相契合。已如前述,我國選擇債權形式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已經是大勢所趨;而這一指示提出的所謂“物權變動意思”,顯然是以采納物權形式主義的物權變動模式為前提的。正因如此,有學者認為,這一處理與德國民法典第873條第二款這一典型的物權行為理論應用條款幾乎沒有區別。30第二,該指示認為,在當事人的物權變動意思“可以證明”的情況下,即使當事人沒有登記,也承認物權變動有效。這與物權的公示原則相沖突。因為在形式主義物權變動模式下,不動產物權變動里,登記具有發生物權變動法律效果的效力,這一效力稱為形成力。31將登記與物權變動結合為一體,是為了統一物權變動的對內關系和對外關系,從而維護交易安全。如果承認在當事人的物權變動意思“可以證明”的情況下,即使當事人沒有登記,也承認物權變動有效,這顯然就與公示原則相違背。
那么,在債權形式主義模式下,如果有效規范登記一方當事人事后任意撤回登記的行為呢?在債權形式主義模式下,顯然不能認為當事人雙方的共同申請行為就是一個“物權合意”,而只能認其為事實行為。我認為,我國法律可以在共同申請原則上設立一個例外-單方申請,即如果在提出申請后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又撤回,那么,對方當事人可以進行單方申請。但是,為了保證這種單方申請登記的權利的正確行使,有關當事人應當通過法院確認其單方申請的權利,并依據法院的判決進行申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編碼的公章是否有效
2020-11-21八級工傷賠償標準
2021-01-27愿意離婚但不愿意分割財產怎么辦
2020-11-29父親被判刑,家人可以申請低保嗎
2021-01-19預售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什么
2021-03-14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超市顧客摔傷賠償責任誰來負
2021-01-09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企業一定要成立工會嗎
2021-01-19離婚又復婚可以再次享受婚假嗎
2021-03-25兼職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2-23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車輛部件之間發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護理保險是什么
2020-12-15健康保險包括哪些
2020-11-28車禍保險公司一年沒賠償怎么辦
2021-01-28保險合同疑義條款如何解釋
2021-02-12土地轉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的
2020-12-09拆遷中的以租代征和土地流轉怎么區別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