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李某在某汽車銷售公司購買了一輛小汽車,在按照購車合同支付了15萬元的購車款后,汽車銷售公司向李某交付了車輛。提車不久后,李某發現車尾燈與朋友的同款車的尾燈外觀有所差別,遂懷疑該車系被汽車銷售公司維修過的事故車。李某認為汽車存在質量問題,要求汽車銷售公司更換,但汽車銷售公司以汽車質量合格且已交付為由拒絕了李某的要求。2015年3月16日,李某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解除購車合同,汽車銷售公司退還購車款并賠償其相應損失。
【分歧】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購買的汽車外觀瑕疵能否認定銷售方欺詐。針對這一爭議,在審理中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不能僅以所購買汽車外觀上存在瑕疵就認定銷售方欺詐。本案中,李某與汽車銷售公司的買賣合同關系成立。雖然汽車在外觀上存在瑕疵,但以此認定汽車銷售公司欺詐,證據不足。
另一種觀點認為汽車銷售公司的行為已經構成欺詐。消費者對自己所購買的商品享有知情權,且不應承擔對存在瑕疵的舉證責任。
【評析】
小編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如下: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第一款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另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李某作為消費者,其對于汽車在外觀、性能等方面的了解明顯不如汽車銷售公司,汽車銷售公司有義務向李某釋明汽車在外觀、性能等方面的信息。在本案中,汽車銷售公司在明知汽車外觀存在瑕疵的情況下,隱瞞事實,將汽車銷售給李某,其行為已經侵犯了李某的知情權。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本案中,李某在購買汽車一個月左右后便發現了汽車存在瑕疵,并及時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汽車銷售公司應當對其所出售的汽車不存在質量瑕疵承擔舉證責任。若汽車銷售公司不能證明汽車不存在瑕疵,那么應由其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所以對在商品交易過程中的欺詐行為作出懲罰性賠償的規定,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對商品提供者的一個警示。本案中,如若汽車銷售公司存在欺詐成立,那么作為消費者的李某就有權利要求其賠償損失。
綜上,購買汽車外觀存在瑕疵應當認定為銷售方欺詐,并且買受人有權利要求解除銷售合同和賠償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簽訂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5出售出入境證件罪怎么處罰
2020-12-26商業秘密的網絡保密方法有哪些
2021-03-25違法但不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24贈予撤銷的適用情形
2021-02-03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貪污罪與挪用公款、挪用資金罪之異同
2021-02-12土地糾紛信訪管用嗎
2021-01-20如何設立房屋中介機構
2021-01-31約定競業限制費按年度支付有效嗎
2020-12-27辭退實習期員工違法嗎
2020-11-16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保險居間合約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5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8保險合同的概念是怎么樣的
2021-01-05如何終止保險合同
2020-11-11法律對人身保險的投保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4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1-03-10關于人身保險合同的若干問題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