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誰承擔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后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本條是關于標的物毀損、滅失風險承擔的基本原則的規定。
1.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后由買受人承擔。因買受人的原因致使標的物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交付的,買受人應當自違反約定之日起承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
2.在標的物由出賣人負責辦理托運,承運人系獨立于買賣合同當事人之外的運輸業者的情況下,如買賣雙方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后,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出賣人根據合同約定將標的物運送至買受人指定地點并交付給承運人后,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負擔,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4.出賣人按照約定或者將標的物置于交付地點,買受人違反約定沒有收取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自違反約定之日起由買受人承擔。
5.出賣人出賣交由承運人運輸的在途標的物,在合同成立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標的物已經毀損、滅失卻未告知買受人,買受人主張出賣人負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6.出賣人就交付的標的物,負有保證第三人不得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的義務,但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第三人對買賣的標的物享有權利的,出賣人不承擔該義務。
7.出賣人按照約定未交付有關標的物的單證和資料的,不影響標的物毀損、滅失風險的轉移。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的,不影響因出賣人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買受人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
8.當事人對風險負擔沒有約定,標的物為種類物,出賣人未以裝運單據、加蓋標記、通知買受人等可識別的方式清楚地將標的物特定于買賣合同,買受人主張不負擔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9.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買受人有確切證據證明第三人可能就標的物主張權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應的價款,但出賣人提供適當擔保的除外。
買賣合同中風險承擔的一般規則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買賣合同是日常經濟生活中最常遇見的合同,也是和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結合最密切的合同,因此,明確買賣合同中關于風險承擔的一般規則對于妥善處理買賣合同糾紛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風險承擔是指在合同雙方當事人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合同標的物發生意外損毀或滅失的風險由合同的哪方當事人來承擔。風險承擔是合同履行過程中經常發生的情況,也是雙方當事人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經常發生糾紛的地方,因此,合同雙方當事人應當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但由于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締結合同的過程中往往缺乏對這方面的預見,以及由于締結包括過多糾紛解決方式的合同成本比較大,因此,雙方當事人往往在合同中沒有關于風險承擔的明確約定,這樣,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大量有關風險承擔的糾紛,各國合同法均對這一問題有明確規定。合同法作了明確規定就減少了當事人進行合同磋商和締結合同的成本,從而減少了經濟運行的社會成本。
一般來講,對于買賣合同中風險承擔的問題,世界各國的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則:
(1)所有人承擔風險原則。這一原則是指標的物意外損毀或滅失的風險由標的物的所有人承擔,即標的物的所有權屬于誰,誰就承擔標的物損毀或滅失的風險,而不管標的物實際在誰的控制與掌握之中。這一原則的法理基礎是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所有的物品承擔意外滅失的風險,即風險自負。
(2)實際控制與掌握人承擔風險原則。這一原則是指標的物意外損毀或滅失的風險由實際控制與掌握標的物的人來承擔,而不管標的物的所有人是誰。這一原則的法理基礎是實際控制與掌握標的物的人比其他人能以更小的成本來預防風險的發生,即最小成本原則。
(3)違約者承擔風險原則。這一原則是指違反合同約定的一方應當承擔標的物意外損毀與滅失的風險,而不管標的物的所有人是誰,也不管標的物在誰的控制與掌握之中。這一原則的法理基礎在于違約者不能從其違約行為中獲利,而應當承擔其違約的風險與成本。
以上三個基本原則在基本原理上是相同的,一般來講,對標的物擁有所有權的人一般也實際控制和掌握標的物,因此,前兩個原則在一般情況下是相同的,但由于各國關于所有權轉移的規定不同,因此,有可能出現標的物的所有權已經轉移但實際控制與掌握標的物的人尚未轉移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采取不同的風險承擔原則,則會導致不同的結果。違約者負擔原則實際上是對違約者的一種懲罰和對守約者的一種保護,因為,如果違約者不違約,那么,標的物意外損毀與滅失的風險就已經轉移了,如果由于其違約而不轉移風險的話,實際上就相當于鼓勵合同當事人違約,而對于守約的當事人則相當于附加了一種義務,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違約者應從其違約之日其承擔標的物意外損毀與滅失的風險。
我國合同法關于買賣合同風險承擔所采用的是實際控制與掌握人承擔風險的原則與違約者承擔風險原則。當然,這是在當事人對于標的物意外損毀或滅失的風險沒有明確規定或法律沒有例外規定的情況下所采用的基本原則,如果當事人有明確規定或法律有例外規定時,根據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以及不違反法律強制規定的法治原則,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或法律的明確規定來承擔風險。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終身禁止從事藥品經營的情形
2021-03-09字體二次創作算侵權嗎
2021-01-28怎么查看專利是否已經變更了專利權利人
2021-03-07房屋拆遷中的搬遷費由誰支付
2021-02-11省高院有死刑復核權嗎
2021-03-22強行隔離戒毒怎么通知家人探視
2021-03-06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行政處罰公示期多久
2021-01-24外公屬于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2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材料
2021-02-01競業限制對配偶有限制嗎
2021-02-21協議離婚,如何要回我的買車資格
2021-01-30房產贈與給子女的契稅怎么計算
2020-12-30什么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2021-01-26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意外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2-06保險合同有什么客體要件
2021-02-19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沒上牌的新車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