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醫療事故的處理辦法
(一)報告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并向患者通報、解釋。
第十四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二)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損害擴大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一十五條規定,發生或者發現醫療過失行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擴大。
醫療機構采取的及時有效的措施包括:為確認過失行為造成的損害程度而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為減輕損害后果而采取必要的藥物、手術等治療方法;為避免醫療事故爭議而采取的其他措施。這些措施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力爭把對患者造成的損害程度降低到最低。
(三)保管各種資料,封存現場實物
掌握第一手資料和證據,是對醫療事故或事件做出準確鑒定、準確定性、正確處理的前提條件。因此,醫療單位在接到有關當事醫務人員、其所在科室發生醫療事故的報告以后,應依法做好保管和封存工作,以免發生不利于醫療事故處理的事情。
(四)調查
醫療單位對發生的醫療事故或事件,應立即進行調查、處理,并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個體開業的醫務人員發生的醫療事故或事件,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組織調查、處理。病員及其家屬也可以向醫療單位提出查處要求。對醫療事故或事件進行調查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處理醫療事故或事件尋找根據,分析造成事故或事件的原因和過程,這是整個處理醫療事故或事件的關鍵環節。
(五)作出結論
醫療事故處理部門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最后做出對事故的處理意見。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案件,應以書面形式詳細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情況和理由。對構成醫療事故的案件,則要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責令醫療責任人員承擔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對構成醫療事故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醫療事故訴訟如何舉證
醫療事故怎么申訴,有哪些程序
什么是醫療事故的完全責任,怎么判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協議范本
2021-03-11車禍造成他人死亡精神損失賠償最高多少
2021-01-19單方事故能否構成工傷
2020-11-29行政賠償是法定賠償嗎
2020-11-11死刑冤假錯案如何賠償
2020-12-08學生的分數屬于隱私嗎
2020-12-21什么是網簽,網簽有什么好處
2021-01-21遺贈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28交通事故死亡賠償范圍
2021-01-28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新手購房一般會忽略哪些細節問題
2021-02-20房產部門可否撤銷房屋產權證
2020-11-24抑郁癥裁員是否有賠償金
2021-03-20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勞務承攬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1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星期天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合法嗎
2021-01-22有產品責任險的產品可不可以放心購買
2021-01-05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種類
2020-12-11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和效力終止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