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價格相對低廉,購買二手房是不少市民的選擇。房產專家表示,相對新建商品房,一些二手房的“社會屬性”隱蔽性強,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買賣“二手房”涉及的法律關系也較為復雜。市民購買二手房時必須防范六個潛在“陷阱”。
陷阱一:產權狀況不明。根據我國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司法機關或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產權利的房屋不得轉讓。若房屋設定有抵押,房地產交易中心也不會辦理此種房屋的產權過戶手續。上述兩種情況常常會被購房者忽略,而房屋業主通常又不會主動提及。如此一來可能會給買方造成損失。
陷阱二:房屋類型不明?,F在二手房市場上的房屋大部分為商品房,但也存在部分未轉為產權的使用權房。如果這類使用權房未取得產權證,根據有關規定是不能轉讓的。另外,若求購的是非居住用房,則該房屋的類型必須為商業用房,因為商業用房才可辦理營業執照。若購買住宅房,購房人將無法從事預期的商業用途。
陷阱三:合同簽訂人身份不明。房屋買賣合同應由購房人與房屋產權人簽訂。如果購房人忽略驗證合同簽訂人的產權人身份,以及該房屋是否還有其他產權人,則產權人或其他共有權人若以合同簽訂人未取得其委托為由,主張該合同無效,那么,購房人僅能向合同簽訂人追究非常有限的締約過失責任,即由于合同未成立而給其造成的直接損失,且舉證責任在于購房人。發生這種情形,對購房人非常不利。
陷阱四:模糊的付款方式。很多買賣雙方通常只關注房屋價款達成一致,對于具體的付款方式卻未給予應有的重視,結果在其后履行過程中,常常由于某筆款項的支付時間不明而產生糾紛,受損失的一方因為當初與對方未訂有明確條款而只能自認倒霉。
陷阱五:模糊的交房約定。有時,買賣雙方對于付款方式已有明確的約定,但卻疏忽了交房這一重要環節。在此可能會涉及到交房的具體時間等問題。若無具體約定,則可能出現逾期交房,卻無法追究業主違約責任的被動局面。
陷阱六:非居住用房稅費承擔人不明。購買、出售非居住用房需繳稅費的種類和數額與居住用房有較大差別。若由于對購買、出售非居住用房應繳稅費估算不足,則可能出現大大超出購房人原先預算或嚴重影響售房人預期收益的情形。簽訂合同前,雙方應先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地產交易中心,或請教專業人士確定非居住用房買賣應繳稅費的具體種類及數額,做到心中有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采取強制措施后能否治安處理
2021-01-09侵權糾紛是否土地確權為前置
2021-02-02強制傳喚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2-12包庇縱容黑社會怎么處罰
2020-11-12電子版的離職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3父母去世之前能繼承房產嗎
2020-11-24解除合同單位是否要支付補償金
2020-11-30雇傭關系有責任比例嗎
2020-11-25什么情況下能回購房屋呢
2021-01-22辦理房產贈與必須雙方去現場嗎
2021-03-24集資房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05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中外產品責任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
2020-12-30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再保險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
2021-03-18如何計算財產險中的理賠金額
2021-03-12保險合同變更的程序和手續包括哪些
2020-12-05冰雹砸壞車保險怎么賠
2021-03-22公證保險賠償索賠注意事項
2021-01-02美國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啟發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