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虎門鎮律師 順德區律師 魏縣律師 古冶區律師 沽源縣律師 邱縣律師 南城區律師
醫護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因為疏忽導致發生醫療過錯,對患者造成人身傷害時,院方推卸責任的話,雙方就會發生沖突。很多患者并沒有這方面法律知識的儲備,往往采用不合理手段維權,給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那么醫療糾紛處理相關法律法規有什么?小編為大家普及下這方面的法律知識。
一、醫療糾紛處理相關法律有什么?
1、《侵權責任法》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主要注意的點有:
(1)醫務人員過錯,必須向醫院追討賠償;
(2)醫療機構有三項免責事由(患者不配合、搶救生命垂危已經盡力、當時醫療水平所限)。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自十七條起到最后的那些法律條款。這些條款告訴您如果出現醫療糾紛以后,應該怎么索賠,有哪些費用可以索賠。
3、最后有兩個注意點:
(1)我國有一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但由于立法的原因,這個條例對醫療事故的賠償,還不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賠償。因此,索賠時應注意避開引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2)醫療事故是舉證責任倒置,即醫院對其沒有過錯承擔證明責任。
二、處理醫療糾紛的方式包括哪些?
1、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進而解決糾紛。
2、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間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礎上分清是非、明確責任,并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
3、仲裁解決。糾紛當事人根據糾紛前或者后達成的仲裁協議或合同中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仲裁機構依法審理,作出裁決,并通過當事人對裁決的自覺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使糾紛得以解決。
4、訴訟解決。通過打官司解決,它指糾紛當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審理,作出判決或裁定,通過當事人對生效裁判的自覺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而解決糾紛。
上述四種解決糾紛的途徑中,仲裁和訴訟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執行力,協商、調解則不具有,因而當事人對協商和調解達成的協議可以反悔。當然,采用何種途徑去解決一個具體的醫療糾紛完全取決于當事人的意愿。
由此可見,患者處理醫療糾紛的方式很多,有協商、第三方機構調解、仲裁機構仲裁及訴訟等手段,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要按照醫療糾紛處理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不得一時沖動做出違法的事情。那樣非但不能及時的挽回自身的損失,還會因此承擔法律責任,可謂是得不償失。
醫療糾紛訴訟的絕對時效是多久?
醫療糾紛訴訟怎么請求回避
醫療糾紛的訴訟中質證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沒有公攤遇到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09如何判斷股權受讓人的“善意”與“惡意” 及評判配偶單方轉讓股權的效力
2021-01-29欠條過期了還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5遺產繼承超過多少年不得再提起訴訟
2021-02-13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合同形式的概念
2021-01-13高中學生死亡學校負責法律責任嗎
2020-12-01試用期應定為多久?
2021-02-22人事外包協議
2020-12-12哪些原則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1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按哪一種方式處理違反免責條款的當事人
2021-02-19車輛貶值損失保險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4保險公司精算師制度問題有哪些
2021-01-18如何認定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效力
2021-01-25回遷地辦理土地轉讓的費用是多少
2021-03-26集體土地怎樣進行轉讓
2021-01-08廢棄土地轉包合同怎么寫
2020-11-26土地流轉合同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2-11拆遷戶口申請書介紹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