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侮辱行
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語言、文字、漫畫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的表現形式有:(1)以口頭語言或動作(非暴力)侮辱他人。(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3)以書面語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誹謗行為
誹謗,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地散布虛假事實,貶損他人名譽的行為。所謂“故意”,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構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達到貶損他人名譽而仍然散布的行為;所謂“過失”,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假的,但因可以達到攻擊目的而貶損他人名譽或因好奇而散布、傳播的行為。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不是虛假的,散布這些事實涉及隱私,其目的是為了貶損其名譽的,亦可因泄漏個人隱私貶損他人名譽而承擔侵權責任。
誹謗的表現形式有:(1)語言誹謗。如通過口頭語言將捏造的事實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2)文字、漫畫誹謗。如通過撰寫文章或繪制漫畫,捏造事實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
3.新聞報道嚴重失實?
新聞報道失實,是指新聞報道與事實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損,則應視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考慮到新聞的時效性,新聞報道存在一些差錯也在所難免,故新聞報道中出現一般性的失實,可不作侵害名譽權處理。只有在新聞報道中嚴重失實并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才視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
4.評論嚴重不當?
評論嚴重不當,是指對某人或某事的評論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符的情形。評論嚴重不當,且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但基于言論自由的理念,對評論予以苛責也不合適。因此,如果評論僅僅是用語不當或遣詞造句不確切,且無故意或過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和用語時,不能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局有權沒收違法所得嗎
2020-11-22怎么撤銷無效婚姻
2020-11-26實用新型專利是不是沒什么用
2021-02-08酒駕撞死人怎么判
2021-03-13行政處罰中警告的適用情形
2020-11-07行政案件鑒定告知時限是多久
2021-02-07新三板掛牌所需主要文件
2021-03-06非直系親屬之間可以贈予嗎
2021-02-21離婚財產分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是什么
2020-11-23離婚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2021-02-21偽造房產證來抵押借款是什么罪
2021-02-06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在公司受傷了公司應該賠償什么
2020-12-21【拆遷賠償】拆遷賠償款如何辦理提存手續
2021-01-16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對應的問題
2021-01-18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農村房產繼承條件有什么
2021-01-28簽訂購房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