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鑒定
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醫療事故鑒定程序
醫療糾紛處理
我國根據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狀況,也頒布了醫療事故處理的條例規定,主要是對處理患者與院方之間的糾紛有一個更明確的處理方向,醫療糾紛也屬于一種民事糾紛,那么醫療糾紛突發處理原則是怎樣的呢?我們通過下文來了解一下。
一、醫療糾紛突發處理原則是怎樣的
所謂“醫療事故”即是指醫療機構以及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這個概念與民法上關于民事侵權行為是相一致的。所謂民事侵權行為,是指行為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的財產和人身依法應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以及依法律的特別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其他致害行為[2]。
如何來認定是否承擔民事責任,這就涉及到民法上討論的“歸責原則”。所謂歸責,就是指責任的歸屬,即應由誰來承擔責任。現代民法上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呈多元化趨勢,即傳統的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與公平責任原則被確立,且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有擴大趨勢。
過錯責任原則,是指以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充要條件,即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在過錯責任下,對侵權行為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受害人有義務舉出相應證據表明加害人主觀上有過錯,以保障其主張得到支持。加害人過錯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其賠償責任的范圍產生影響。
推定過錯責任,是指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如果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就要推定其有過錯,并承擔侵權責任。推定過錯責任,仍以過錯作為承擔責任的基礎,因而它并不是一項獨立的歸責原則,只是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特殊方式。對這類侵權行為,舉證責任的分配一般采取“舉證責任倒置”,但采用這一原則時,只能適用于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于2002年4月1日生效施行)第四條第八項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以及不存在過錯承擔舉證責任。”這就強調醫療事故的侵權責任采取過錯推定責任,但允許醫療機構通過舉證證明其不存在醫療過錯,從而免責。這一舉證責任規定并非將按照一般分配原則分配給當事人的證明責任全部加以倒置,而是根據具體情況對某些事實的證明責任予以倒置,關于損害事實的證明就沒有倒置,仍然有受損害的一方加以證明。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損害發生后,不以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為責任要件的歸責標準,即不因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過錯,只要行為人的行為和所管理的人或物與造成的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他就應承擔民事責任。同樣無過錯責任原則僅適用于法律特別規定的場合。在美國醫療侵權行為適用該原則,而這原則又常常和保險制度、損害分擔制度聯系在一起。在我國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主要有:危險責任、產品責任、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飼養的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職務侵權的民事責任、地面施工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有學者主張我國在醫療侵權領域采用無過錯原則,并結合保險制度實現對受害人最充分的補償,
公平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雙方對損害的發生均無過錯,法律又無特別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雙方的財產情況及其他情況的基礎上,責令加害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害給予適當補償,由當事人公平合理地分擔損失的一種歸責原則。在輸血后意外感染丙肝的案件審理中,在采供血機構和臨床用血的醫療機構不存在過錯的前提下,人民法院根據公平原則判令采供血機構對受害人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采供血機構通過責任保險來由保險公司分擔其責任。但也有一些省市的人民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中,因為采供血機構或者臨床用血機構存在過錯或是不能舉證證明其沒有過錯,而判令巨額賠償。
如何來認定侵權行為呢?是不是只要行為人的行為有過錯,就必須賠償,或者是受害人只要有損害,就能夠得到補償呢?這就涉及到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在民法理論上有三要件說、四要件說等不同的學說,我國學者主張四要件說,即損害事實、違法行為、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主觀過錯[3],這四要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認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
損害事實,就是因一定的行為或事件使某人的權利和利益遭受不利益。侵權責任的主要功能在于對受害人補償,沒有損害就無所謂補償,所以,損害事實是侵權民事責任的前提,是確定侵權責任的首要條件。
違法行為,造成損害事實的行為,必須具有違法性,行為人才負侵權責任。
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構成侵權責任的重要條件,在如何判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一般有三種觀點即條件說、原因說和相當因果說。條件說認為:凡是引起結果發生的條件,都是損害結果的原因;原因說則主張應嚴格區別原因和條件,原因和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條件和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相當因果說認為:某一事實僅于現實情形發生某一結果,尚不能就認為有因果關系,必須在一般情形下依社會的一般見解,亦認為能發生同一結果的時候,才能認為有因果關系。以上三種觀點,條件說范圍過寬,原因說范圍太窄,因此,在我國理論界和司法實務中越來越多的人主張在認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的因果關系時,應采取相當因果說。
因果關系是復雜多變的,往往一個損害后果的出現是由多個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也包括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區分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主要是根據原因對損害后果作用大小程度來判定,由此決定各個原因行為應承擔責任的范圍。直接原因與間接原因則是根據原因行為是否與損害后果存在必然聯系加以判斷。直接原因直接產生損害后果,與后果具有必然聯系,間接原因一般只是損害發生的偶然性條件,不必然產生損害后果,因此直接原因行為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而間接原因行為就需根據其在侵權后果產生中的作用劃定其應承擔責任的范圍而非全部責任。
在醫療糾紛中,有些病人所受到的損害是由于病情本身的自然轉歸,讓醫護人員來承擔責任是不公平的,因此,在醫療事故認定時,因果關系的認定尤為重要。在美國認定醫療糾紛中的因果關系時主要考慮:如果醫護人員的過失和病人受到的傷害之間只存在可能的因果關系,那么法律上的因果標準并沒有滿足,病人一方的專家所提供的證詞必須能夠說服陪審團以下兩種因果關系同時存在,一是如果沒有醫生的過失,病人的損害根本就不會發生;二是醫生的過失比其他可能導致病人損害的因素更有可能導致病人所受到的損害。其他可能導致病人傷害的因素包括治療本身的失敗幾率,病人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病人自己不配合治療等等。
主觀過錯,這是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觀要件。過錯一般又分為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行為的結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該結果的發生;過失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結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雖然預見到了卻輕信能夠避免。理論上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的標準有兩個,一是主觀標準,即根據行為人主觀上的預見能力來確定其是否能夠預見其行為的后果,若行為人主觀上無法預見自己的行為引起的結果,他對此結果不負任何責任,若能夠預見某種結果,則應承擔責任。而客觀標準是根據事先確定的某種統一客觀的預見能力為標準來衡量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有過錯,這一客觀標準是不依某個具體人的預見能力為標準,而是以適用于一般正常人的預見能力為標準,是具有客觀性。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一般采取主客觀標準相結合來判斷行為人是否有過錯。
一般在處理時會先追究一方的過錯責任,最好的辦法是進行協商、調解,然后再參與民事訴訟,希望能夠更好的合法地維護醫患雙方的利益,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
醫療糾紛處理協議書
醫療糾紛協議書,反悔了該怎么辦
醫療糾紛責任追究制度是怎樣的,醫療責任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關等級醫療事故可以主張的賠償項目
2021-01-30對于校園暴力政府的保護政策有哪些
2021-03-06施工班組安全合同格式
2020-11-20婚姻法中對于現役軍人的特殊保護有哪些
2021-01-14減刑的適用條件
2021-03-24夫妻共同財產和夫妻個人財產的界定
2021-02-28離婚拆遷糾紛如何預防
2021-01-21沒離婚不讓看孩子報警管嗎
2020-12-26異地結婚需準備哪些材料
2021-03-20未簽訂借款合同發生糾紛要去哪里起訴
2021-01-01被公司騙了簽了工傷賠償協議怎么辦
2020-11-26房子抵押錢不是給自家怎么辦
2020-11-08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怎么辦
2021-01-19房屋延期交付有賠償嗎
2020-12-25實習證明怎么開
2021-02-08交通事故意外險的適用對象是什么
2021-03-10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閩連運9503”輪船載貨物保險糾紛案
2021-03-11出車禍對方跑了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1-27雇主責任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