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意見]:
對于本案是否構成侵權,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楊某與陳某系夫妻關系,楊某對陳某的電話費用及通話記錄享有一定的知情權,其懷疑陳某與他人有不正當的交往行為時,有權作適當的了解,以便及時勸阻或制止,因此,其查詢電話記錄的行為屬正當行使權利,不構成侵權,移動公司也當然地不構成侵權。
另一種意見認為,楊某和陳某雖系夫妻關系,但相互都有保留各自活動空間的權利,楊某未經陳某允許擅自查詢陳某的個人通話記錄,其行為侵害了陳某的隱私權,移運公司與楊某構成共同侵權。
[法理分析]:
一、夫妻間知情權和隱私權的沖突。知情權又叫知悉權或了解權,即公民獲得各種信息的自由和權利。隱私權則是公民隱瞞、維護自己的私生活秘密而不愿為他人所知的權利。公民一方面希望知道更多別人的事情,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自己的事情更多地被他人知曉,兩者之間便不可避勉地產生矛盾和沖突。夫妻之間也是如此,一方要求對方對自己坦誠相待(工作秘密除外),希望更多地了解對方的日常生活及相關活動,特別是在對異性的交往方面,希望了解得更清楚更具體詳細,同時又要求為自己留有一定的單獨活動空間,希望對方不要過多地干預自己的私生活。
二、夫妻間的知情權與隱私權的協調。夫妻之間各自均有權行使知情權和隱私權,一方面有權隱瞞自己的隱私,同時知道對方通常的活動情況,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義務告知對方自己的活動情況,同時不過多地干預對方的私人活動空間。法理上,夫妻雙方在行使此兩種權利時一般應遵守以下原則:1、尊重對方的個人權利和人格尊嚴;2、相到坦誠、不得故意欺騙和隱瞞,知悉的對方私生活秘密應予保密,不得對外擴散、泄露或宣傳,3、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審判實踐中,對夫妻一方因行使知情權而侵害了另一方的隱私權,如果不是惡意宣揚丑化,沒有對外造成惡劣的影響或違背社會公共道德,也沒有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一般情況下不認為是侵權行為。
本案中楊某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丈夫陳某與異性有不正當的交往行為,采用查詢電話記錄清單的方法收集證據,并不要求了解具體的通話內容,是正常行使其知情權,并且楊某并沒有對外泄露宣揚,其知曉的情況更不會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其行為并不違背社會公德,因而不屬于侵權行為。當然,如果楊某是無端猜疑丈夫的行為,無中生有,則另當別論。既然楊某查詢丈夫的通話清單是合理行使知情權的行為,則移動公司也當然地不屬侵害隱私權的行為。
因此對本案的處理,筆者同意第一種意見,楊某和移動公司沒有侵害陳某的隱私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外合資企業需要設立監事會嗎
2020-11-08交通事故死亡多少錢
2021-02-28房產遺贈兒女有居住權嗎
2020-11-09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挪用公款多少可以立案
2021-02-01超出國家標準的合同條款成立嗎
2021-02-04購買期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5房產贈與給子女的契稅怎么計算
2020-12-30試用不合格單位怎么證明
2021-03-19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險的必要性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1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公眾責任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
2021-02-27客戶患重疾去世 民生人壽及時理賠
2020-11-12轎車超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4保險單證的信息要素有哪些
2021-03-05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2021-01-26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禁止哪些行為
2021-01-19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0車險理賠的幾個認識誤區
2020-12-07交通意外保險協議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