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是否享有名譽權,理論界頗有爭議,法律也未明確予以規定。這給司法實踐帶來了不少困惑。在天津市因《今晚報》刊載連載小說《荷花女》引起了關于死者名譽權保護的爭論,進而波及全國法學界,隨著該案的判決,以及類似案例的判決,加之最高法院幾個權威性批復的公布,首次明確死者應享有名譽權。這是我國民事司法上一大突破,是法律進步一大表現。如何準確地理解保護死者名譽權,無論是在實務上還是在學理上,仍然具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一、死者享有名譽權的理論依據
通常所說的死者名譽是指人們對死者生前的道德品質、生活作風、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社會評價。人死后其肉體和精神歸于消滅。但死者生前的行為和表現,并未因其死亡而消失。死者生前表現仍然可以作為人們的評價對象,因此死者的名譽應受法律保護。此依據在于名譽具有約束人們的行為作用,如果公民死后,名譽得不到保護,名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作為一道德標準,就會失去約束作用。同時依法保護死者的名譽也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對死者的社會價值的肯定,往往是通過他人的社會評價所來實現的,這種評價如何與社會利益有著密切聯系。
名譽成為法律事實之后,便產生相應的法律后果,這種法律后果通常由法律關系來調整。當名譽這種法律事實上升為法律規范所確認所保護的一種權利時,就是名譽權。關于死者名譽權的問題,理論界說法不一,但基本上有四種說法。(注1)
1、名譽權說。死者和生者一樣享有名譽權并應當受到法律保護。
2、準名譽權說。死者的名譽應受到保護,但死者不能像生者那樣享有完整的名譽權,不能通過賦予死者名譽權的方式來保護死者的名譽,但是為了保護死者生前的利益,使生者的名譽不受損害,所以由法律明文規定,在名譽方面視同生者享有準名譽權。
3、死者近親屬名譽權說。死者因為與近親屬有直接的人身關系,所以他的名譽好壞,直接影響到其遺屬的名譽,保護死者名譽的實質和作用在于保護死者近親屬的利益,與其說死者的名譽受到民法的保護不如說死者近親屬的名譽權受到法律保護。
4、死者名譽說。認為應該區別名譽與名譽權兩個概念。名譽權作為人身權的組成部分只能由活著的人享有,但作為對人的名譽無論是死者還是生者都應是相同的,法律保護的應是死者的名譽。
上述四種說法,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能準確地說明保護死者名譽權的理論依據。
筆者認為,保護死者名譽權的理論依據在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報工傷的時限是多久
2021-02-15私營企業要求的最低人數是多少
2021-01-04代寫遺囑有什么規定
2021-02-25不可抗力發生時索賠的處理原則
2021-01-18駁回起訴后能否再起訴
2020-12-19若公司倒閉該如何賠償員工
2021-02-12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怎么投保人壽險,投保人壽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16壽險投保的一般流程
2020-11-27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保險合同如何變更
2021-01-30人身意外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2-302013年7月起 湖北省宜昌市城區參保單位啟用新繳費基數
2021-01-28車險理賠時投保人有哪些義務
2021-03-02車保險單寫錯了怎么辦
2021-03-22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機動車所有人 管理人未按照規定投保機動車強制保險的 應當受到
2020-11-21私了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