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言論自由是現代社會中公民享有的一項基本人權,是公民參政議政,進行輿論監督的基本前提?,F代社會中,**傳媒是公民輿論集散地和代言人,肩負著輿論監督的任務,是社會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標志,從法律上保護公民的言論自由不僅是**傳媒實現社會責任的基本前提,更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民主化程度。
從法理的角度來說,大部分涉及新聞媒介侵犯個人名譽權的案件是一種公權和私權的較量。發表在**傳媒上的由公民言論所形成的輿論批評和監督是以維護社會公益為目的的,屬于公法范疇,具有憲法權利的優先地位;而名譽權是人身權利,屬于私法范疇。
我國對新聞侵害名譽權的責任要件主要有:(1)行為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侵害行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損害實施存在,即客觀上受害人的社會評價受到了貶損,主要包括名譽貶損、精神貶損、財產損失;(4)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⑶
美國普通法意義上的新聞誹謗也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存在誹謗性陳述。即指控的言語必須是詆毀某一生者或組織的聲譽;(2)公布于眾。即誹謗性傳播已為除誹謗者之外的他人所領悟;(3)識別確認。申訴當事人必須證明自己受到誹謗,也就是必須確定誹謗的確定指向。(4)經濟損失。除此之外,法院一般區分不同媒介的誹謗⑷,例如區分口頭和書面誹謗,以判定由于誹謗帶給當事人的名譽損失。
日本民法中規定名譽侵權的構成要件,首先必須有“公然性”,即損害名譽的實施必須已經在某種范圍內;另外提出了“揭示事實”這一要素,指該語言陳述了某種事實關系。⑸
各國都對新聞侵害名譽權的判定有著大體一致的標準,即:(1)確實存在侮辱性、誹謗性語言或文字;(2)強調名譽權的個人屬性,而一般不支持貶損某一群體的所謂誹謗性語言構成誹謗,所以確定侮辱性語言的特定的個人指向是判定誹謗的必要條件;(3)必須在某種范圍內傳播,通過評定傳播侮辱性語言的媒介的影響力,斷定誹謗語言的影響范圍以此來判斷申訴人的名譽是否受到侵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1-10級工傷鑒定標準
2021-03-25存量房交易的程序有哪些呢
2021-02-17農民工養老保險轉移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30商標侵權賠償標準包括哪些
2020-12-28融資擔保公司能否接受抵押物
2021-03-18超前點播是否違規呢
2020-12-31超市倒閉,促銷員有補償嗎
2021-01-25未贍養老人能否分割撫恤金
2021-01-232020年快遞員猥褻客戶,快遞公司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16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房屋私自改造出租合法嗎
2020-12-24約定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應具備怎樣的法律特征
2021-03-09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消防工程質保期幾年
2021-03-11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網銷保險為何如此受熱捧
2021-02-06超載多少保險拒賠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