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6年1月9日,被告余某在縣城被人騙去現金7000元及金銀手飾。同年1月11日上午10時,原告方某在縣城龍岡北路步行街口與其弟聊天時,被告余某誤認原告方某是1月9日參與騙錢的人,遂到公安機關報案,然后帶公安刑警在大街上找到原告方某,并指控原告方某騙了她的錢財。為此,公安刑警將原告余某帶到公安局訊問。后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原告方某沒有參與詐騙,是被告余某認錯了人,于是公安機關便將原告余某放了。經此刺激后,原告方某整天精神恍惚,徹夜難眠,總覺得自己在大庭廣眾之下被被告余某指認騙了她的錢財,并且被公安刑警帶到公安機關限制人身自由長達七個多小時,認為被告余某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故訴訟至法院,要求被告余某恢復名譽并賠償精神損害費6000元。
[分歧]
第一種意見:被告余某不構成對原告方某名譽權的侵害,依法應駁回原告方某的訴訟請求。理由:被害人對侵犯其財產權利的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報案或控告。報案或控告,僅僅是提供有關線索,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失實,也不應視為誣告,更談不上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第二種意見:被告余某在大庭廣眾之下向公安刑警指認原告方某詐騙了她的錢財,雖然經調查核實原告方某沒有參與詐騙,是被告余某認錯了人,但原告的人格尊嚴和名譽受到了侵犯,故被告余某構成對原告方某名譽的毀損,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管析]
筆者同意第一種意見。
侵害名譽權的行為是行為人因故意或過失對他人進行侮辱、誹謗,致使他人名譽遭受損害的行為。構成侵害名譽權民事責任,一般應具備如下要件:一是行為人實施了侮辱、誹謗行為并指向特定人;二是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過錯;三是受害人須有名譽受損害的事實;四是加害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具體到本案,首先,被告余某沒有實施侮辱、誹謗原告方某的行為,也就是說,被告余某沒有實施貶損原告方某人格的行為和傳播虛偽事實;其次,被告余某被騙去錢財后,誤認原告方某是參與騙錢的人,向公安機關報案和控告,主觀上沒有過錯,其行為也沒有違反法律規定,因為指控的內容有待查證,指控僅僅是提供線索;再次,原告方某雖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被被告余某指認騙了她的錢財,并且被公安刑警帶到公安機關限制人身自由長達七個多小時,其人格尊嚴和名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侵害,但被告余某是通過合法的方式向公安機關反映。因此,被告余某未侵犯原告方某的名譽權。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7月14日《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項規定:“公民依法向有關部門檢舉、控告他人的違法違紀行為,他人以檢舉、控告侵害其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借檢舉、控告之名侮辱、誹謗他人,造成他人名譽損害,當事人以其名譽權受到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綜上所述,被告余某向公安機關指控原告方某詐騙失實并未對原告方某的名譽構成侵害,故依法應駁回原告方某的訴訟請求。
聶*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責任認定要多久
2021-02-08刑事拘留后撤案可否賠償
2020-12-10戶籍證明能否證明婚姻關系
2021-02-15人身損害賠償包括的項目、計算標準和計算方法
2021-02-09扣押勞動者工資作為保證金的勞動合同無效
2021-03-18不發工資找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5犯人羈押期間家屬可以進行探視嗎
2020-12-21冷暴力屬于家庭暴力嗎
2021-01-24子女的阻撓老人的婚姻是否違法
2021-02-25父母是億萬富翁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23無子女的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1-03-24商業銀行無故拖延支付本金的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5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合同糾紛勝訴后不執行怎么辦
2021-03-23哪些財產可以被繼承?
2021-02-05父母遺產兄妹如何分配
2020-12-25學生在宿舍丟東西,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5公司可以跟工傷人員解除合同嗎
2020-12-03退休職工死亡撫恤金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25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