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姓名權是自然人人格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的人身權以及財產權利有密切關系,采取完善的法律措施保護姓名權,不僅可以使受到侵害的姓名權權益得到及時恢復,而且還可以使因此受到損害的其他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得到及時的救濟。
一、姓名權的概念和基本內容
在歐美國家,由于其“姓名”與“名稱”是同一概念,如英文中的name,德文中Name,且范圍較廣,既包括自然人姓名(名稱),也包括法人姓名(名稱),因而姓名權的名稱權可以概括為一項權利即姓名(名稱)權。東方國家如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則不同,姓名是自然人姓與名的結合,與法人的名稱不同,因而分別形成姓名權、名稱權的概念。
關于姓名權的概念,在定義方式上主要表現為列舉式和概括式兩種,前者稱“姓名權是自然人對于姓名設定、變更和專用的人格權”[1];后者稱“姓名權為專用其名稱的權利”[2],“姓名權是人之姓名在法律上享有的利益”[3]。我們認為前者對姓名權的意義較之后者對姓名權的意義更明確,更易于接受和掌握。姓名權作為人身權的一種,具有人身權的一般屬性,在性質上應為人格權,體現人格權的一般屬性,如姓名權具專有性;姓名權具有非財產性;姓名是使自然人特定化的標志,是自然人人格的外在表現。姓名權與特定的主體不可分割,姓名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法人和組織不能成為姓名權的主體,自然人死后不享有姓名權,姓名權是一種絕對權,其權利主體是對特定姓名享有權利的人;姓名權的客體是姓名以及與姓名相關聯的精神方面的利益和情感;姓名權的內容就是姓名權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對姓名權的內容作了明確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據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由此可見,公民的姓名權包括姓名決定權、姓名變更權和姓名使用權三個方面的內容。
二、侵害姓名權的主要方式
侵害姓名權的責任構成要件包括侵害行為、行為人的過錯、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和損害后果。
1.侵害行為
根據《民法通則》第99條的規定,侵害姓名權的行為一般由作為的方式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見的行為就是干涉、盜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變更自己的姓名。干涉他人姓名就是針對他人姓名實施某種積極行為,阻撓他人行使自己的姓名權。它包括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干涉他人決定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命何-名或者不命何-名;二是干涉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使用或不使用正式姓名;三是干涉他人改變自己的姓名,強迫他人改變或不改變自己的姓名。例如干涉養子女決定和使用其姓名,干涉被監護人決定和使用其姓名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支票日期怎么算,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安徽省2013年交通事故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2021-03-02父母贈與是否可以附贍養老人的條件
2021-01-19婚禮上送花圈能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嗎
2021-01-15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不是要雙方到場簽字
2020-11-13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合同到期可以調崗嗎
2020-12-01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包括哪些人,理賠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11-17意外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2-06車險理陪應標準不同,被保險人是否按比例獲賠
2021-02-14人身保險有怎樣的特征
2021-03-23無證駕駛車輛肇事,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9保險合同多久沒有交保費合同會終止
2021-01-28因年齡誤告被解除保險合同保險公司有權解除合同嗎
2020-12-02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保險公司定損價格過低,車主的修理費差距應該怎樣解決
2021-02-02保險法充分保護投保人利益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