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原告陳某(夫)與被告許某(妻)于2001年經法院調解離婚,雙方所生之子陳*奇隨被告共同生活。2003年2月,被告獨自將陳*奇的名字更改為“張-杰”。陳某得知后,以被告侵犯其對孩子的命名權為由,請求法院責令被告恢復孩子的原姓名。
案件審理中,原、被告均請求法院征求孩子意見。孩子在法院詢問時表示,“張-杰”是他愿意用的名字。原告認為被告左右了孩子的真實意愿,請求法院依法判決。
[判決]
法院認為:父母離異后,仍然是其子女的法定監護人。關于姓名權問題,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一般而言,子女出生后,其姓名是經父母雙方協商一致后確定的,因此孩子姓名的變更,同樣應由雙方協商一致。父母離異后,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更改子女的姓名。當然,作為子女,對自己姓名的命名享有自主權,但如欲更改父母已確定的姓名,應當在成年以后。未成年人尚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對其姓名的命名,應當尊重父母雙方的共同意見。特別是父母離異后,為了使未成年人順利健康地成長,父或母以及孩子,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更改未成年人的姓名。被告未征得原告同意,擅自變更孩子的姓名,其行為是錯誤的,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因此原告要求恢復孩子原姓名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
法院依法判令被告許某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將原、被告所生之子的姓名由“張-杰”恢復為“陳*奇”。
[評析]
本案關于姓名權的焦點之一是:夫妻離異后,單方是否可以更改孩子的姓名。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中規定,父或母一方擅自將子女姓氏改為繼母或繼父姓氏而引起糾紛的,應責令恢復原姓氏。我國婚姻法規定,父母均享有子女隨其姓的權利,子女出生后,父母經協商后,一旦確定子女隨一方姓,該方就實際取得了子女隨其姓的權利。本案被告雖未再婚,但擅自單方更改孩子的姓與名,從而引發了糾紛,故依據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精神,應當責令被告恢復孩子的原姓名。
焦點之二是:10周歲以上具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是否可以決定自己的姓名。
我國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由此可見,所謂姓名權,即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決定、變更和使用自己姓名并得排除他人干涉和非法使用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業性化學中毒怎么認定
2020-11-23醫院拒絕開轉院證明是否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2020-11-09醫療事故等級解析
2020-12-09醫療事故中對醫療機構的處罰有哪些
2021-01-31做法醫鑒定幾天出結果
2020-12-13離婚被告人不來可以離婚嗎
2021-01-15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有何區別
2021-01-04該案贍養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0解除勞動合同的招工表還有效嗎
2021-03-18沒有登記的不動產抵押合同有效嗎
2020-11-17合同保全的概念與意義有哪些
2021-02-06交通事故一方賠償不了怎么辦
2021-03-18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議
2020-12-11小區綠化“縮水”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01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
2020-11-12購置房屋怎樣辦理保險
2020-11-17保險責任免除條款都是有效的嗎
2021-03-14人身保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4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30學生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