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亡賠償金不屬于精神撫慰,這一點不容置疑。
2、死亡賠償金不能簡單認定為一般意義上的遺產。
假設,死亡賠償金的性質屬于財產損失賠償的前提下,按照我國《繼承法》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的規定,死亡賠償金具有遺產的全部法律特征,應當是遺產。如果作簡單的認定就會出現的諸多相關問題。按照我國《繼承法》規定,一般情形下,遺產應當由法定繼承人按份承繼,而死亡賠償金是對死者的收入損失賠償,死者的收入應納入家庭整體收入,除去死者個人使用、家庭或個人積累外,對于家庭成員以及非親屬供養人的使用比例不可能是按份的,一般講孩子、老人使用要相對多些,如果按份繼承,就會出現賠償權利人的利益失衡,無法做到相對公平。按照遺產承繼,死者生前供養人中的非親屬被撫養(被扶養人)或者非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就不可能獲得救濟,這樣也失去了司法解釋的原意,因此,不能簡單地將死亡賠償金認定為一般意義上的遺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司法解釋已作了處理,只是爭論者沒有注意到,沒有從宏統一地理解與體會《解釋》立意罷了。
另外,不少的人錯誤地認為,死亡賠償金不是針對死者,而是因對家庭整體收入損失的賠償,這一賠償屬于家庭全體成員,而不屬于死者的財產,不能看作是財產,因此不屬于遺產。這種觀點誤區在于:死亡賠償金的對象不是死者,骨子里是將死亡賠償等同于職工福利待遇中的撫恤(工亡補助),只不過是變換一種說法而已。對于這一觀點,用殘疾賠償金一比較就知道不能成立,在有死亡的人身損害中,由于死者獲得賠償的主體資格已不存在,其賠償權利人自然是其法定身份的相關人。而在造成人身殘疾損害中,處于第一地位的賠償權利人就是傷者本人。在各賠償項目中,殘疾賠償金的主體資格是唯一的,即傷者。按照它們的觀點,就會形成殘疾賠償金是家庭全體成員(這里暫不討論“家庭全體成員”概念的周全性)的權利的錯誤認識與導致紛爭可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賠償訴訟的管轄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8賣假貨怎么處罰
2020-12-27乘客請求賠償的依據
2021-02-06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理,怎么處罰
2020-12-26交通事故賠償款對方不給怎么辦
2021-01-12房產出租了,房子還能買賣或抵押嗎?
2021-02-22拆遷集體土地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6安置房沒有房產證可以贈與給兒子嗎
2020-11-30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勞務外包和正式工待遇有差別嗎
2020-11-09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我國保險合同解除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生效程序
2021-02-25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保險公司不認交警判的責任怎么辦
2021-03-17解讀車險理賠中的誤讀條款
2021-01-04對《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