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司法實踐來看,精神損害賠償金算定的基本方法是綜合法,即由法官按照本省法院系統(tǒng)制定的具體規(guī)則,綜合各項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酌定損害賠償金總額?,F實中有這樣的現象:同樣的事實,這里法院判賠,那里法院判不賠;一審判賠個天價,二審判個地價。侵害名譽權的倒比侵害生命權的賠的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現象確實給大家造成了混亂的感覺。但是,除個別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外,多數判例的判賠額都有它的標準。問題在于法官對酌定因素的輕重考慮不一。以著名的消費者因超市搜身狀告**氏連鎖店一案為例,受害人索賠50萬元,一審判賠25萬,二審改判1萬元。很多文章引用此案,對一審和二審判賠額的天壤之別大家撻伐,視為笑談。其實,一審和二審都有道理。一審考慮了加害人的責任能力,著重的是精神損害賠償的懲戒功能,二審考量了損害結果,著重的是其撫慰功能。應當看到,混亂的狀況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司法實務界正在逐漸積累和總結經驗,立法界也在積極加緊制定法規(guī),理論界也在始終不渝地探討和引領。
近年來,不少省高院制定了自己的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審判標準。但由于指導思想的不同,其標準大相徑庭。比如對于精神損害判賠額,上海規(guī)定上限5萬元,廣州規(guī)定下限5萬元。但是如考慮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及涉外案件等因素,法律不該規(guī)定絕對的判賠額的上下限,法條亦不宜確定具體的賠償額,而應從實際出發(fā),依公平、合理、合法原則判定。法治也是一個人的自主意識不斷覺醒的過程,如果法治的目的是為了社會利益的最優(yōu)化,那么人的自我覺醒則是人類自我解放的必要因素。從這種意義上說,研究與運用精神損害賠償理論,發(fā)展與完善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制度,對于發(fā)事主體的權利保護,對于我國法治建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終止偵查的程序
2021-02-20破壞軍婚罪案例介紹
2020-11-15已婚名下無房無車怎么強制執(zhí)行
2021-01-17如何為精神病人確定監(jiān)護人?
2020-11-30交通事故處理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4同業(yè)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放棄繼承權允許撤回嗎
2021-02-01購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8置業(yè)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房地產開發(fā)流程(詳細)
2021-01-31住房公積金婚前有貸款,婚后另一個可以再貸嗎
2021-01-07哪些情形勞動者解除事實勞動關系嗎
2021-03-22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實習期間下班后摔倒,誰的責任
2021-01-06事業(yè)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發(fā)生勞動爭議的公司注銷會造成訴訟變化嗎
2021-03-16人壽保險理賠有什么步驟,及需要準備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27常見的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2-07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