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僵局無論是對公司還是對股東都會構成嚴重損害,在法律風險中這種將引發公司存續危機的風險是絕對的高損害風險。當公司出現僵局時,因經營決策無法作出,公司的業務活動不能正常進行;因管理的癱瘓和混亂,公司的財產在持續在耗損和流失;因相互之間的斗爭,股東和董事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被無謂地耗費;眼看公司的衰敗和破落、公司財產的耗損和流失,投資者卻無所作為,無能為力。應當說評估重點不是公司僵局發生的損害結果、解決成本,更應當從發生公司僵局的概率和頻率角度考慮確定其風險值。
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在于公司決策和管理所實行的多數表決制度。如果股東或董事之間發生激烈的爭執,采取完全對抗的態度,任何一方都無法形成法律或章程要求的表決多數。
1、股東僵局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我國公司的組織形式包括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很少出現股東僵局,因為其股份可以上市流通。股東僵局一般出現在有限責任公司這一組織形式中。公司的運行是通過其權力機構與管理機構進行的,有限責任公司一般是通過股東會,公司不僅是資合的產物,也是人合的產物,因為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觀念矛盾,經常會在某些問題上達不成一致,當股東之間出現嚴重的情緒化抵觸時,阻礙公司運行的情況不可避免地發生,導致公司無法形成決議,公司運行陷下僵局,使公司身陷泥潭,前進不能,后退不得。
一般而言,股東僵局產生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前面提到的股權設置畸形,股東股權均衡,導致雙方各占50%,形成了股東之間只能完全同意或者無法決議;另一種是股東在章程中設定了更高的表決比例要求,使一些擁有較高比例的股東的對立也能夠形成股東僵局。當然一些公司股東不實際參與經營管理,對公司漠不關心,長期不出席股東會,導致股東會達不到召開的法定條件,也會形成股東僵局。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的,持有公司全部股東代表權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該新增條款,為打破股東僵局提供了彌補性規定,然而該規定排除了低于百分之十表決權的股東保護自身權益的途徑,同時所提供的解決措施也只有解散公司一項,并不一定符合所有股東的實際愿望。股東可以在公司章程中事先建立打破股東僵局的更為多樣的措施,甚至可能因為章程的有效規定使股東僵局不會形成。若章程中有打破股東僵局的措施規定,而這種具體措施又確實能有效杜絕股東僵局的出現,則法律風險評估的方式將由高風險轉為評估這種具體的措施成為支出,即法律風險解決成本成為評估的核心考量因素。
2、董事會僵局
董事會是公司的權力執行機關,在公司治理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除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執行董事外,其他公司的董事會都是一個集體行使權力的機構,因此導致了董事會也可能出現僵局。
根據法律規定,董事會成員由股東會選舉或委派,不少公司的董事是由股東自行擔任,這使董事會與股東會有一定的相通性,一旦股東僵局出現,很可能就導致董事會僵局出現。我們在此只討論董事會與股東會不具同一性時的董事會僵局。
按照《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成員為3到13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為5到19名。法律并沒有限定董事會成員不能為偶數,當董事會成員出現偶數時,董事會表決就可能出現贊成和反對票數相同。即使在董事會成員為單數的情況下,董事會僵局仍然可能出現,如某名董事未出席也未委托他人出席,某名董事投棄權票等,都可能導致有效投票為偶數。這種表決對抗,是最簡單的董事會僵局。董事會僵局還包括董事成員其他對立沖突,導致董事會無法召開的情況。其一是公司多數董事之間形成對立,各方均無法達到法定的召開董事會的人數,無法形成決議;其二是由于程序上的要求,各方均無法按照法律或公司章程規定,合法有效地召集董事會。如董事會擬召開臨時董事會罷免董事長,而原《公司法》規定:臨時董事會由董事長召集,董事長不能召集的,委托其他董事召集。則將會出現董事長既不召集董事會,也不委托他人召集的僵局。應當說《公司法》修改后,這種因程序要求導致的董事會僵局已經很難出現。但應當注意《公司法》在一些會議召開的召集人采用了組織機構作為召集人,如監事會,如何在章程中合理地體現某次特定召集是該機構的意志則非常重要。若要求每次開會前都先召開另一個會議通過決議,則公司因此支付的成本就過高,這在某種意義上同樣是一種法律風險。
董事會作為公司的權力執行機構,在出現僵局時,可以召開臨時股東會,對沖突的董事會作出調整以解決董事會僵局。在公司的股東為法人的情況下,臨時股東會的召開并不像理論上那么順利。當然最為便利的方式是在公司章程有相應的董事會僵局處理方式的規定。
另外,中外合作經營企業與采用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形式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是通過董事會進行公司決策,再由公司管理機構行使職權來實現的。在這種企業中董事會僵局與股東僵局類似。
實踐中因為董事會較股東會召開更為頻繁,董事比股東更了解公司情況,因此董事會僵局概率更高;但董事會僵局通過制度設立及股東會作用被化解的途徑和方式更多,因此法律風險損害并不嚴重。
監事會僵局與董事會僵局類似,在我國公司中,監事會作用被無形弱化,實踐中出現監事會僵局的情況并不多見。但隨著新公司法的實施,監事會作用的增強,未來監事會的各種矛盾爭議也應當納入到法律風險評估考慮范圍內。
3、其他僵局
除上面提到的公司機構的僵局外,公司僵局可能會因為公司內部管理制度的缺陷,在管理層之間形成。如公司將公章等委托給總經理管理,而公司的董事會決議需要加蓋公章才有效。當董事會決定解聘總經理時,這種沖突就可能發生。
這種僵局在法律理論上是不存在問題的,因為法律規定了這種情況下的救濟方法,然而實踐中由于我國更重視公事的公章,常產生令人尷尬的境況。如公司要起訴,法院要求公司在起訴書上加蓋公章,公章掛失又因為沒有營業執照無法進行。即使通過有效的法律途徑解決,由于程序的漫長,給企業造成的損害也是難以估量的。
這種法律風險在一些制度不健全的小型公司更易出現,屬于因個人惡意行為造成的僵局。衡量其法律風險應當結合企業其他的制度建立情況,一般而言,企業管理規范的情況下,這種法律風險可以予以忽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
2020-12-21個體戶營業執照申報手續是什么
2021-02-21中外合資有私營企業嗎
2021-03-18發明專利申報步驟是什么
2021-03-20什么是物權法定準則是什么
2020-12-07財產保全后會面臨什么法律風險
2020-11-20聯營企業適用破產法嗎
2021-01-25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愛人簽可以嗎
2020-12-11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什么是比例賠付
2021-03-10辦理機動車理賠注意什么
2021-03-19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用途有什么
2021-01-21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與轉讓有哪些區別
2020-12-31土地轉讓契約怎么寫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