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賠償糾紛的訴訟時效怎么規定的
醫療事故訴訟糾紛根據糾紛案由的不同,有不同的訴訟時效的規定,根據最新的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和寄存財務被丟失或者損毀的,訴訟時效均為一年。因此,若是以侵權造成患者身體受到損害的案由來進行醫療事故訴訟的,訴訟時效為一年。
除了侵權之訴外,醫療事故糾紛還可能是由于醫方違反了醫療服務合同的約定,損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需要承擔對應的違約責任,根據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時效,按照一般的訴訟時效的規定,有三年的訴訟時效。
二、醫療糾紛應當如何解決
(一)與醫方協商解決并簽定協議。由于目前醫療機構主要為國有事業單位,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在經醫療事故鑒定之前和鑒定不屬于事故的情況下,并沒有賠償的具體權限,醫患分歧達成一致的情況主要限于經過鑒定屬于醫療事故。
(二)申請衛生行政管理機關處理。當事人應當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醫療機構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患者死亡和可能為二級以上醫療事故的7日內移送地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處理。衛生行政管理機關的處理依據為醫學會醫療事故、《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九、五十、五十一條的規定。其中沒有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死亡補償費的賠償。書面申請應在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提出。
(三)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目前,到人民法院提起醫療賠償糾紛訴訟,不以醫療事故鑒定為前提。患方的舉證責任集中于損害后果(傷殘等級、死亡等)和醫療關系(病歷、醫療費單據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規定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規定,在訴訟中,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只是訴訟證據的一種,必須經過質證,且鑒定人應當出庭接受質詢,才可能作為有效證據和作為確定醫療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的依據。其中,對造成患者死亡的,人民法院依據民法通則及相關法律法規可以支持患方關于死亡補償費的賠償請求。
發生醫療事故給患者人身造成了損害的話,必然要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出相應的賠償。雖然醫療過錯行為或者醫療過失行為是醫護人員做出的,但這畢竟屬于職務行為,后果往往都是由所在的醫療機構承擔相應的責任,但要是醫療事故被認定構成犯罪的話,那么作為醫護人員還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承擔自身的法律責任。
醫療事故賠償訴訟時效是多久?
醫療損害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
醫療事故是否有死亡賠償金,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這起軍婚案例能否判離
2021-01-28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放棄贍養是否可以免除贍養義務
2021-01-26合同滯納金標準
2021-03-14欠錢被起訴房子能正常過戶嗎
2021-02-06反擔保合同的保證期間多久起算
2021-03-05醉駕撞車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1單位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1-03-26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保險公司是否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得賠償主體
2021-03-03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12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哪些人能申領失業人員養老保險
2020-12-03投保人應該履行什么義務
2020-12-23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車輛沒買強制險會受處罰嗎
2020-11-20土地權屬糾紛政府不受理是否可直接提行政訴訟
2020-11-29土地轉讓到期怎么收回
2021-03-13怎樣簽訂土地轉讓協議
2021-01-07房屋拆遷補償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