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人物等名稱均為化名)
【案件回顧一】
陽陽(5歲)和帥-帥(7歲)、丹-丹(6歲)兄妹倆一起玩耍時,不幸溺亡于玉米地旁邊的污水坑。法院審理后認為,此次事故中,作為三個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對孩子負有監護責任,事發前未對孩子進行看管,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污水坑的所有人、責任人和受益人沒有盡到安全防范義務,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因此,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定三個孩子的監護人承擔50%,污水坑的責任方共同承擔50%。
【案件回顧二】
全全(12歲)與康-康(14歲)相約外出打球,后被發現命喪蓄水池。法院審理后認為,監護人安全教育及監管不力,對孩子溺亡存在較大過錯。兩少年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行為后果具有相應的認知能力,在事故中也存在一定過錯。蓄水池的所有人對危險性認識不足,在管理上也具有瑕疵,在兩少年的溺亡事故存在過錯。因此,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被告蓄水池的所有方負擔20%的賠償責任。
【法官說法】
為了保護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我國《民法通則》以年齡為標準,將未成年人劃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中,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十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案例中,作為監護人的家長沒有適當履行監護職責,導致孩子們脫離監護溺亡,存在較大過錯,應承擔相應責任。案例一中的三位幼童不滿十周歲,對行為后果不存在過錯與責任承擔問題。案例二中的兩位少年均已滿十周歲,對“危險源”已具備相應的認知能力,在造成自身傷亡的事故也存在一定過錯,應該承擔一定責任。
根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拔鬯印迸c“蓄水池”的相關責任方對“危險源”重視程度不夠,安全防護措施不嚴,應在過錯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前提是什么
2020-11-11著作權使用費能否追繳
2020-12-24立約定金合同沒有主合同內容合法嗎
2020-11-30車輛撞人之后怎么處理
2020-12-12社區戒毒與社區康復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現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合同擔保的擔保方式有哪些呢
2020-11-17委托代理的法律后果怎么規定
2020-11-10離退休不滿5年能解除合同嗎
2021-01-31勞動合同關系保存期幾年
2021-01-13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人身保險有哪些特殊性
2021-01-21出險時保險公司應賠多少錢
2020-12-02保險公司能否因肇事逃逸免責
2021-01-06車禍保險公司多久賠償
2021-02-02提供發票原件才會理賠嗎
2021-02-19買保險一定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可以追償嗎
2021-03-13企業未繳納社會保險費用要面臨哪些行政處罰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