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公眾人物隱私權應當如何保護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進入公眾視野,獲得公眾的廣泛關注并進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由于越來越多的娛樂節目、影視劇的出現,兒童明星也成為造星運動的一個群體,并開始出現在各類商業演出的舞臺上,他們成為了公眾人物。
民法和刑法關于年齡界限有不同的區分,在民事行為能力上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之分。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法律規定行為人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
我國刑法對此有相關規定,從刑法上承擔刑責的角度分成了14歲以下、14歲至16歲之間、16歲以上三種。民法上和刑法上對于年齡的規定是有區別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一般比完全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長2歲,其區別的原因和背景在于通過此項規定對觸犯刑事法律的公民給予更嚴格的限制,以對社會和廣大民眾予以更大程度的保護,免受犯罪行為之侵害。對于年齡的規定應該屬于法律政策調整的范圍,而法律政策應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在未成年人危害社會、觸犯刑法愈來愈多的情況下,似乎不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應該逐步降低。
鑒于民法和刑法上關于年齡的不同規定,那么未成年公眾人物隱私權限制和保護的限度也應該和三個因素有關:
一、基于民事行為而成為公眾人物的未成年人與基于刑事案件而成為公眾人物的未成年人應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基于刑事案件而成為公眾人物都具有極大地偶然性,因此成為公眾人物的未成年人其隱私權應該受到更大的保護。例如,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18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這就是對未成年人隱私權的保護。
二、刑事案件中的加害人與被害人應有所不同。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相比較加害人,其隱私應當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三、如果未成年公眾人物涉嫌實施了刑事上的加害行為,那么在作為嫌疑犯階段所受到的隱私權保護應該大于其被法院判定有罪后的隱私權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滴滴拒絕接受監督的危害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2-10交通10級傷殘能賠到多少錢
2021-01-20對身份不明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期限是多久,如何處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在實踐中的問題
2021-03-08遺產繼承超過多少年不得再提起訴訟
2021-02-13挪用公款 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7意向合同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1-14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疫情期間房屋過戶可以延期嗎
2020-11-27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代替打印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1-01-15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保險理賠中保單維護需要注意的細節有什么
2021-01-11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保證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2-14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
2021-02-25人身保險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30土地轉讓流程,在農村是怎樣的
2021-01-02對城中村拆遷補償不滿意應該怎么維權
2021-03-052020年非農戶口拆遷補償政策是什么
2021-03-15離婚分割拆遷補償款注意問題是什么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