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看人家隱私是否犯法
偷看他人隱私,侵犯了他人隱私權,是犯法的。
隱私的構成要件
一、是不違反法律和道德的,即合法性要件。
按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和《行政處罰法》第四條的規(guī)定,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案件外,均應公開進行審判和處罰。所謂公開進行,即是允許群眾旁聽案件審判過程和處罰,允許新聞記者對除合議庭評議案件外審理全過程進行采訪和對社會公開披露報道。這說明我國三大訴訟法和行政處罰法均將絕大部分違法犯罪行為排除在個人隱私保護范圍之外。換言之,違法犯罪和不道德行為不屬于應受法律保護的隱私。
直接說,所有的個人案件均不公開審理,豈不更一目了然,更符合法律所應具有的明確性。其實即使是不公開審理的個人案件,也只是一部分屬于應受法律保護的隱私,因為還有一部分不公開審理的個人案件屬國家秘密和商業(yè)秘密。在實務操作中,如果合議庭和行政處罰機構沒有依職權作出不公開審理或處罰的決定,而當事人又認為自己的犯罪或被處罰行為屬于應受法律保護的個人隱私,應該主動申請進行不公開審理或處罰。否則,公開審理或處罰的個人案件都是不受法律保護的隱私。
二、是應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即個私性要件。
有一個例子很具代表性。據報載,一位在國外的留學生,乘坐地鐵時經常逃票,雖然在讀書期間只被查到二次,但每次不僅補了票而且要被作紀錄,等他畢業(yè)后四處求職未果時,才知道,由于這二次的不誠信經歷已進入公共征信系統(tǒng),招聘單位在決定是否錄用他時,都會去查他的誠信紀錄,這才是他應聘屢屢受挫的原因。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與公共利益相關的個人隱私不受法律保護。隨著我國社會征信系統(tǒng)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與此類似的案例肯定也會出現。如通過在各類媒體上公布賴債者名單,限制其出境,公告懸賞被執(zhí)行人財產線索,建立社會信用征信系統(tǒng),即“黑名單“共享。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員信息公示、購買經濟適用房人員信息公開,以接受社會大眾的監(jiān)督。這說明隱私的保護受公共利益限制。
三、是當事人不愿告訴別人或別人不采用窺視、竊取、偷聽、刺探等手段根本無法知曉的情事,即秘密性要件。
這說明隱私的保護具有自我放棄的可能性,既可以將原來不愿為人所知的個人秘密加以披露,也可以允許他人介入自己的私人領域空間,甚至可以基于個人目的而完全放棄對自己隱私的享有,只要這種放棄行為不違背法律規(guī)定和公序良俗。如某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主動向其公布自己的隱私,并明確表示希望發(fā)表,以及目前層出不窮的隱私出版和公開傾訴熱。該人的行為說明他已主動放棄了隱私的秘密性,故不受法律的保護。相似的還有新聞源來源于公開檔案和記錄,公共場所以及是對過去的新聞資料使用,因為通過上述途徑所獲得的信息資料屬社會公共信息,且又不是采用窺視、竊取、偷聽、刺探等法律所禁止的手段獲得,所以其不具有秘密性這一構成要件。
四、是主體和空間的特定性,即特定性要件。
也就是說隱私有特定的主體和空間領域限制或者說某一件情事是否屬于隱私要根據發(fā)生在誰人的身上和發(fā)生在什么地點來判斷。換言之,相同的情事發(fā)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或不同的地點,將會得到大相徑庭的法律保護。
隱私的保護具有自我放棄的可能性,既可以將原來不愿為人所知的個人秘密加以披露,也可以允許他人介入自己的私人領域空間,甚至可以基于個人目的而完全放棄對自己隱私的享有。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樓頂物業(yè)違建怎么處理
2021-01-05發(fā)生工傷事故如何向勞動部門報告
2021-03-24事實收養(yǎng)如何認定
2021-02-07二審移送管轄裁定書能否再審
2021-02-25轉繼承不受次數限制嗎
2021-02-03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二)
2021-01-15延長假期加班企業(yè)如何發(fā)放加班費
2021-01-08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03環(huán)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yè)險
2020-12-12人身保險合同的常見條款
2021-03-20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自家車撞自家車的話保險要賠償嗎
2021-02-11保險法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1-03-03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是否合法有效
2021-03-19瑞士人活得“保險”
2021-01-05告知
2021-02-11承包的林地可以建房嗎
2020-11-27土地出讓業(yè)務費的使用范圍
2021-01-27土地流轉多少錢一畝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