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規定:
對
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
管理、
保護義務的學校、
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
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
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
應當承擔與其
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這里明確了教育機構對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
性質上是違反了法定義
務的過錯責任,
而不是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所以,
筆-者認為應當
以過錯責任原則作為學校承擔責任的基礎。
即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學校有過錯就要承擔責任。
而且這種過錯責任,
應當是一種推定過錯責任,也就是說,學生作為受害人一方,
不一定要
求其證明學校有過錯,
而是要求學校一方證明自己沒有過錯,
這樣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合法權
益。
最高人民法院
《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規定:
對
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
管理、
保護義務的學校、
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
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
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
應當承擔與其
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這里明確了教育機構對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
性質上是違反了法定義
務的過錯責任,
而不是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的監護人的責任。
所以,
筆-者認為應當
以過錯責任原則作為學校承擔責任的基礎。
即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學校有過錯就要承擔責任。
而且這種過錯責任,
應當是一種推定過錯責任,也就是說,學生作為受害人一方,
不一定要
求其證明學校有過錯,
而是要求學校一方證明自己沒有過錯,
這樣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合法權
益。
近年來,因校園傷害事件而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可謂屢見不鮮,這些案件幾乎無一不將學校列為被告并請求承擔賠償責任,每每成為社會、民眾、學校和家長關注的焦點。鑒于此類案件法律關系復雜,處理難度較大,今天,律霸網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校園傷害賠償案件的歸責原則
(一)關于責任人及其監護人的責任
一般情況下,校園傷害賠償案件都有責任人。在確定賠償責任時,要根據責任人主觀上的過錯對事故的發生有無因果關系,來確定應不應當承擔責任;要根據主觀上的過錯對事故的發生所起作用的大小,來確定應當承擔責任的大小。在未成年學生致人損害時,其監護人必須承擔賠償責任。這時,監護人所承擔的賠償責任,是一種無過錯責任;從責任的性質上看,則是一種轉承責任,或者叫替代責任。
(二)關于學校的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一百六十條規定:“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應讓學校承擔證明自己無過錯的舉證責任,如果學校舉證不能,則按照過錯推定原則,推定學校有過錯,讓學校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三)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
在校園傷害賠償案件中,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適用公平責任原則。在適用時應當同時具備以下5個條件:1.必須是發生在學校或學校組織的活動中。2.必須是實際造成了較為重大的損害。3.必須是各方當事人對損害的發生均無過錯。4.必須是意外事故。5.必須嚴格堅持最后適用的原則。
二、幾種特殊情況下賠償責任的承擔
(一)上學和放學途中的被監護人致害問題
學生在上學、放學途中,基于未成年人的天性,會經常聚在一起打鬧、游戲等,故不可避免地會引起人身損害事件的發生。在此種情況下,未成年人既不在父母的直接監督之下,也不在學校的教育管理之下,故確認賠償責任的承擔問題較為棘手。
小編認為,下列要點須予以關注:
1.加害行為本身的性質及危險性。如果在未成年人之間進行的活動、游戲或其他行為本身不具有人身危險性,應認定加害人、被害人均無過錯。在此種情形下,非難加害人的監護人未盡監護職責是不客觀的,應當由加害人的監護人、受害人的監護人和學校按照公平責任原則分擔損害賠償責任。
如果未成年人實施的加害行為本身就具有人身危險性,如毆斗或者故意挑起事端等,應認定加害人的行為具有過錯,加害人的監護人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而不能以該未成年人已經脫離控制為由,申辯自己已經盡到監護職責,因為法定代理人之監督,不僅指平常之管教,應兼指具體加害行為之防范。
2.加害人的年齡狀況。對此間發生的損害,如果加害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可按照公平責任原則,由加害人的監護人、受害人的監護人分擔損害賠償責任;如果加害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則在判斷加害人是否違反了“基于對一個理性之人可以指望的注意標準”的基礎上,確定加害人的監護人承擔全部責任、部分責任或公平責任。
3.學校對在校學生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應以屬學校管理的時間及管理的場所為限。學生一旦離開校門,就不再屬學校管理的時間范圍內,應由學生自負其責。
(二)在校期間發生的被監護人致害問題
1.訴訟主體的確定
根據現行立法和有關司法解釋,在校園傷害賠償案件中:(1)原告是受到傷害、訴至法院、請求賠償的人。如果原告是未成年人,則需要列其監護人為法定代理人。(2)被告是造成他人傷害的責任人。如果責任人是未成年人,應當列其和監護人為共同被告,并由其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如果侵害人在侵害時已滿18周歲,在本人沒有經濟收入或財產時,可以列撫養人為第三人,由撫養人承擔墊付責任。
2.教師責任
教師在執行職務的過程中致學生傷害,如果該傷害是基于過失而發生的,筆-者以為此時教師不承擔責任,而學校承擔過錯責任;如果是基于教師的故意行為而發生,則教師承擔主要責任,學校承擔次要責任;如果教師的行為構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則教師應當承擔刑事責任,被害學生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列教師為刑事被告,學校為附帶民事的第三人,由教師承擔賠償責任,學校承擔教師無力賠償時的墊付責任。
(三)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發生的被監護人致害問題
在此種情況下發生的損害賠償責任,筆-者以為首先還是要確認加害行為的性質,如果加害行為人具有顯著過錯,則不問學校是否存有管理不善的責任,由行為人的監護人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如果加害行為是由于學校組織管理不力,則學校應當承擔主要賠償責任,加害人的監護人承擔次要責任;如果加害行為無可歸責于行為人(如因為山坡陡峭,一個學生滑倒后壓到另一個學生身上并致其傷)而屬于意外事件,則考慮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由學校、加害人的監護人、受害人的監護人分擔賠償責任。
小編認為,校園應該是歡快成長并認真學習的地方,而不是稱為人身損害事件的溫床。因此,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與學生,都應該留個心眼,避免身體和權益受到傷害。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夜間施工擾民有賠償嗎
2020-11-28職工承諾不繳社保,單位不繳算不算違法
2021-02-08隱名股東能否工商備案
2020-12-26注冊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嗎
2021-02-23個人簽的借款協議有效嗎
2021-01-30責任認定書屬于結案嗎
2020-11-22工程款支付證書是什么,工程款支付證書怎樣寫
2021-02-22父母包辦婚姻合法嗎,包辦婚姻的法律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30合同法律風險識別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9購房定金一般交多少
2021-01-01被執行人死亡了可以立案嗎
2020-12-15業主大會及業主委員會的區別是什么,各自的職責和成立的程序是什么樣的
2020-12-29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離職多久中斷勞動關系
2020-11-19強制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1-01-26借用資質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1-21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飛機延誤險怎么買
2020-12-23保險合同中單務合同在什么情況下簽訂
2020-11-25失業保險基金損失是否可以追回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