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公民姓名權的兩種具體表現
1、盜用他人姓名。盜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的名義實施某種活動,以抬高自己身價或謀求不正當的利益。
2、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盜用和冒用姓名的區別:盜用主要指盜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盜用B的姓名,向C說自己是B的好友,騙取C的信任從而獲得某種利益。冒用則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說自己就是B,進行欺騙從而獲得某種利益。
二、侵犯姓名權構成要件
1、侵害行為
根據《民法通則》第99條的規定,侵害姓名權的行為一般由作為的方式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見的行為就是干涉、盜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變更自己的姓名。
(2)盜用他人姓名。
未經權利主體的同意或授權,擅自以權利主體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或從事不利于權利主體、不利于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即是盜用他人姓名的行為。
(3)假冒姓名。
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頂替、冒充他人姓名進行活動。
2、行為人的過錯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應以行為人主觀上的故意為要件。行為人故意的情況下,其行為構成侵害他人姓名權,如果行為人因過失而將他人的名字弄錯,不應認定為侵害姓名權。在實踐中,我們一概以故意實施的行為即構成侵犯姓名權,過失則不構成侵害姓名權,在侵害姓名權的訴訟中,原告只要證明被告實施了侵權行為,就可以推定被告有過錯,而被告是否存在過錯,則要由被告自己舉證加以證明。
3、損害后果
侵害行為人只要實施了盜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為,就可以認定已經造成了損害后果,受害人列出其他特別的損害事實,即可主張權利。
4、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與一般侵權行為民事責任構成要件中的因果關系并無實質差別,但是由于侵害姓名權的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合而為一,受害人只要證明其姓名權受到侵害即可,無須證明損害后果的存在。
如果各位讀者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需要咨詢,歡迎來律霸網進行,你會得到滿意的咨詢結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要約收購義務
2021-01-07上市公司收購流程有哪些
2021-02-01破產財產包含抵押財產嗎
2021-01-08車禍四級傷殘得五級傷殘賠償金傷殘賠償金怎么算
2021-03-23如何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
2021-01-04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是不是沒有資格繼承遺產
2021-02-14贍養父母有標準嗎,具體標準是什么
2020-11-23交通事故工傷如何認定
2021-02-11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2021-01-05《侵權責任法》與校園安全責任
2021-02-10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管理方法
2020-12-29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關于人身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17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車險理賠技巧
2021-03-08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嗎
2021-02-19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