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賠償責任的概念是如何的
補充賠償責任,又稱侵權補充責任,由于之前我國法律對其并沒有明確規定,其概念在理論界并不一致。有學者認為,是指多數行為人就基于不同發生原因而產生的同一給付內容的數個責任,各個負擔全部履行義務,并因行為人之一的履行行為而使全體行為人的責任均歸于消滅的侵權責任形態。還有學者認為,補充賠償責任的含義是指在能夠確定加害人時,由加害人或其他負有責任的人承擔責任,補充責任人不承擔責任;只有在加害人無法確定時,由補充責任人承擔全部責任;如果能夠確認加害人,但是加害人或者對損害負有賠償責任的人的資力不足以承擔全部責任時,則先由加害人或者對損害負有賠償責任的人盡力承擔責任,剩余部分由負有補充責任的人承擔。因此,責任人和補足人在責任順序上是有差異的。在承擔了補充責任之后,補充責任人獲得對加害人或者其他賠償義務人的追償權。
筆者認為第一種觀點將補充賠償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混同,不真正連帶責任是指多個無意思聯絡的行為人就基于不同法律事實而偶然產生的同一內容的給付,各負全部履行之義務,并因其中一人的履行而使全體責任人的責任均歸于消滅的責任形式,通說認為二者都屬于廣義的請求權競合,但還是存在區別的,前者是后者的下位概念,補充賠償責任只是不真正連帶責任諸多類型中的一種,在終局責任的分配機制上存在明顯差異。因此,第一種觀點將二者等同是不正確的。第二種觀點較詳細闡述了補充賠償責任的運行機制,但聯系《人損解釋》的規定,其中對經營者承擔責任的范圍有著嚴格的限定,即“能夠防止或制止損害的范圍內”,并不是承擔所謂全部責任,而要求學校等教育機構承擔責任的前提也必須在“未盡職責范圍內”,也就是說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范圍與其過錯相當。因此,認為補充賠償責任人和直接侵權人都是承擔全部責任的第二種觀點也是不正確。
結合上述兩種觀點以及《人損解釋》的規定,筆者認為所謂補充賠償責任,是指多個行為人基于各自不同的發生原因而產生數個責任,造成直接損害的直接責任人按照第一順序承擔全部責任,承擔補充責任的責任人在第一順序的責任人無力賠償、賠償不足或者下落不明的情況下,在能夠防止或減少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且可以向第一順序的直接責任人請求追償的侵權責任形態。
補充責任的基本法律特征是與其他民事責任相互區別的重要標志。通過上述概念的分析以及比較,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把握補充賠償責任的特點:
1、補充賠償責任由法律明確規定或當事人約定。這一特征,體現了補充賠償責任產生的法律依據。與其他形式的民事責任相比,其有著獨特的責任適用規則和構成要件。為了避免補充賠償責任的濫用和維護相關當事人的利益平衡,只有在法律有明確規定或當事人有約定的情形下才能適用。對于法律規定的情形,目前主要體現在《人損解釋》第六條、第七條,且是過錯責任。當然出于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我們也不應該反對當事人在合同中對補充賠償責任進行約定。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補充賠償責任的隨意濫用。
2、補充賠償責任是兩種責任的競合狀態。這種責任競合狀態是由于兩個侵權行為產生同一損害事實,為彌補這一損失而發生的兩個責任的競合,即基于直接侵權行為的直接賠償責任和基于違反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行為的補充賠償責任的競合。作為共同責任形態的一種,其與連帶責任、按份責任等責任形式一樣,是解決多個責任人對同一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問題的。
3、補充賠償責任有一定的范圍限制。補充賠償責任并非一定是對全部的責任都承擔補充清償義務,在不同的情形下,其可能承擔補充賠償責任的份額是不一樣的,這種份額與過錯程度相關。如《人損解釋》第六條規定,經營者承擔補充賠償責任是在“能夠防止或制止損害的范圍內”,第七條規定學校等教育機構承擔補充賠償責任是在“未盡職責范圍內”。
4、補充賠償責任是一種非終局責任。所謂非終局責任,是指責任人承擔的補充賠償責任只是一種暫時性責任或形式性責任,行為人承擔責任后可以依法向直接責任人行使追償權而進行救濟,最終承擔責任的是直接責任人。這一法律特性,是由補充賠償責任的法律地位決定的。從損害的成因分析,損害是由直接責任人的侵權行為造成的,補充賠償責任人的行為往往不是損害產生的原因而只是條件(或者說是間接原因)。根據民事責任歸責的一般原理和過錯吸收規則,應當由直接侵權人即直接責任人承擔實質性責任或終局責任。由于不存在共同過錯,直接責任人不會因為補充賠償責任人的過錯存在而得到減輕。這樣有利于使受害人權利得到充分救濟,并維護補充責任人的合法權益。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上述問題的相關知識,本網站為您提供專業的律師咨詢,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進入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合同履行中一方被抓不算不可抗力
2020-11-12工傷賠償怎么算的
2020-12-18起訴解散公司帳戶資金能保全嗎
2020-11-28交通事故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怎么算
2021-03-22被家暴后自殺定罪嗎
2021-01-11土地在抵押狀態可以過戶嗎
2020-11-25合同上是否要約定購買五險一金
2020-11-21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房產證有時效嗎
2021-01-12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管轄的
2020-12-16團體意外險和雇主責任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08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把別人車撞了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0-12-26社會保險法第九條規定什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2020-12-03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具有約束力——山城區法院判決
2020-11-20修改建設工程承包合同標準文本的通用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土地轉讓協議究竟有沒有效
2021-03-10拆遷已婚的女兒還有賠償嗎
2021-02-28公司拆遷補償能分紅嗎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