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人身損害賠償證據范圍和標準精神損害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形態的日趨豐富,侵權案件從類型、數量和法律關系的復雜程度等方面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給侵權糾紛案件的審理帶來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是人民法院受理的侵權案件的一種主要類型,此類案件的共同特點是案情復雜,社會影響大,審理難度大,調查取證難,目前《民法通則》、《民訴法》對此類案件的規定過于籠統,許多具體問題難以解決。在審判實際中,人民法院通常參照1991年9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來確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范圍和計算標準。《辦法》的規定,對人民法院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辦法》規定的賠償標準已不能充分體現填補受害人損失的民事賠償理念。另一方面,由于對賠償范圍和標準沒有統一規定,有關部門就各種侵權類型的人身損害賠償制定了各不相同的標準,使人民法院對相關案件的審理常常面臨法律適用上的困難。因此,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對此類案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作以下粗淺的探討和研究。
一、關于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種類
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交通事故型。因交通事故而引發人身損害賠償。
2、打架斗毆型。因鄰里風波、買賣糾紛等引起的打架斗毆,造成人身損害賠償。
3、工傷事故型。各行各業,特別是一些具有危險性的行業因缺乏安全意識或違章作業,造成工傷事故。
4、產品質量型。因產品質量不合格,或假冒、偽劣商品致人損害。如啤酒瓶爆炸、化妝品不良反應等導致人身損害賠償。
5、醫療事故型。由于醫護人員粗心大意造成病員醫療事故,導致人身損害賠償的事件不斷發生。
6、意外事故型。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發生均無主觀過錯,意外事件引發的人身損害賠償。
二、關于立案條件和受案范圍問題
1、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是否必須以交警部門賠償調解終結書作為立案的前提條件問題,我國《辦法》規定,交通事故賠償問題應先經公安機關調查處理后,當事人不能達成調解協議或調解后不履行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未經公安機關處理,人民法院不得直接受理。①對此規定,作者認為,賠償調解終結書不能作為立案的前置條件,只要當事人持有公安機關出具的責任認定書或認定該事故不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違章行為造成的結論,且符合〈民訴法〉第108條規定的起訴條件,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2、關于受案范圍問題
在實踐中,因打架斗毆而引起的人身損害訴至法院的比重很大,而此類案件是先由公安機關受理還是法院直接受理,也是長期爭議未決,由于受案不明,公安機關與法院往往相互推諉。對于法院與公安機關如何劃分因打架斗毆引起人身損害案件的受案范圍,目前有三種意見:一是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凡此類案件均先由公安機關受理,當事人對處罰及賠償不服向法院起訴時,由法院受理,并根據情況分別由行政庭或民事庭受理;二是凡符合《民訴法》第108條規定,當事人直接向法院起訴時,法院可直接受理;三是主張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5條、第19條第(四)項、第22條第(一)項規定,凡因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擾亂公共秩序在公共場所結伙斗毆,以及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毆傷性案件,均由公安機關受理。但因民事權益糾紛引起治安管理危害不大,無須進行治安管理處罰,而當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可以由法院受理。我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是:第一,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劃分受案范圍,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第二,目前基層派出所的任務有所調整,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處理;第三,可減輕法院受案壓力。
三、關于證據問題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訴訟雙方當事人的舉證原則是“誰主張誰舉證”,人民法院是“審查核實證據”。隨著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開展,強調當事人舉證責任已成為法院民事審判工作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在審判實際中,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審判中的舉證問題仍舊十分突出,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知道舉證,有些當事人不懂起訴還要承擔舉證責任,以為打官司只要到法院起訴就行了,調查處理都是法院的事情,有的原告甚至認為要是有證據,還到法院打官司干什么;二是一方當事人舉證困難,而另一方當事人拒不提供對己不利的證據,致使案件一時難以查明,案件一拖再拖;三是怕負責任不愿作證,一些知情人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處于礙于情面或懾于一方的權勢而不去作證,有的知情人在個別調查時能坦率直言,但在公開作證時卻又回避,致使審判人員難以核實證據的真偽,難以查明事實真相;四是幾個證人對同一事實會作出截然相反的證明,使法院難以認定;五是不負責任亂舉證;六是當事人與醫方人員串通,一些醫務人員為當事人提供假病歷、假診斷證明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一些人持醫院的病歷、診斷證明進行涂改偽造或以他人的檢驗結果冒名頂替以達到偽傷或夸大傷情和賠償范圍,致使傷情診斷、醫藥費票據真假難辯。從法院審判人員方面來看,一是片面強調當事人舉證,而忽視必要的調查取證;二是不信任當事人舉證,認為當事人舉的證是單方面的不足采信,強調調查取證。根據上述情況,我認為:第一,認真執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強調當事人舉證。凡當事人主張賠償,必須提供足以證明被損害的時間、地點、方式、起因、經過及在場人的證據,證明損害程度的驗傷報告、診斷證明、門診及住院病歷、治療費、醫藥費票據以及計算誤工減少收入、專事護理的依據,傷害致傷或死亡需要賠償必要生活費或撫養費的證明材料等;第二、要正確理解“舉證”與“查證”的關系,在依法強調當事人舉證的同時,應根據此類案件的特點作到五個及時;第一,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線索及時調查;第二,及時對當事人進行詢問,以便真正掌握第一手客觀材料;第三,及時進行現場勘驗,以對當事人的陳述進行核實;②第四,責令當事人及早進行法醫鑒定;第五,及時向受害人診斷、治療的醫院和醫生了解傷情的診斷及治療情況。
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傷情及醫療費的認定經常是當事人雙方爭執的焦點。關于傷情鑒定,省高級法院有關解釋統一規定,傷情鑒定由法院司法技術鑒定中心鑒定,但是法醫鑒定結論是否必然作為定案的依據,我認為主要取決于以下幾點:一是該鑒定結論所依據的材料是否充分、可靠;二是該鑒定機構的鑒定人員是否具有解決需要鑒定損傷問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三是鑒定人鑒定時是否認真細致,有無外界因素影響而作出虛假鑒定的可能;四是檢驗方法是否正確,使用的設備是否完善,鑒定書所記述的內容是否真實完整;五是鑒定結論和其他證據之間能否相互佐證。以上幾點解決了法醫鑒定是否具備證據的兩個基本特征,即證據的合法性和關聯性。符合上述條件并經過庭審質證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法醫學證據。關于醫療費票據,包括因轉院治療的醫療費票據的認定,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治療須在鄉鎮以上醫療單位,非經鄉鎮以上醫療單位開具的醫療費票據一般不能作為醫療費賠償的依據,未經醫院、醫生或者當事人及有關部門同意,擅自轉院治療所產生的各種費用不能作為確定賠償的依據,但是在實際審判中,一些農村當事人因經費等其他原因,傷后大多在村衛生所、個體醫生處開方拿藥。其次,在本市內轉院治療問題,有的當事人在本市內幾處醫院治療拿藥,但大多數醫院只管治療,并不管轉院是否需要經過其同意及當事人也不懂需要經過其同意的問題,如果一律按照上述規定處理,顯然脫離實際,因此,我認為對村衛生所、個體醫生開具的醫療費票據及本市內轉院所產生的醫療費票據,必須貫徹“實事求是”的定案原則,要有條件地認定,不搞一刀切,即事前經雙方當事人協商或有關單位同意的,或者事后當事人未表示異議已經默認的,或者損害事實確實存在,審判人員認為是必須的且與治療其傷情相適應的開支應該予以認定,對以報復對方當事人為目的,舍近求遠,舍低求高,專找花費大的醫院治療或者其傷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認定書出來之后受害方怎么辦
2020-12-10國慶節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18商品房住宅保修期從何時起算?
2021-02-18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主要有什么
2021-02-01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問題
2021-01-01家庭冷暴力離婚能索要賠償嗎
2021-03-11侵權糾紛能否在被告住所地管轄
2021-02-22學生在校被清潔工歐打誰負責任
2021-01-14按揭的房產可以贈與未成年兒子嗎
2021-01-12解除勞動合同證明
2020-12-02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本案的保險理賠依據如何確定
2021-02-25保險公司應賠付被砸日系車
2021-01-10世紀理財:投資公告中的買入價與賣出價
2020-12-30公路建設承包合同的當事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3-05承攬合同與承包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1住改非拆遷,國家有沒有統一的補償標準
2021-01-28征地申請需要公開哪些文件
2021-02-18公房拆遷標準和政策是怎樣的
2021-02-20政府修路拆遷時應具備哪些拆遷手續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