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殘包括傷害和傷殘,其中傷殘又會造成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和全部喪失勞動能力。
傷害是指外力因素作用于人體,致使人的組織或器官遭受破壞或功能障礙。這種傷害以現有的醫療條件可以治愈,經治療后能完全恢復組織或器官原先的生理機能,不會造成遺留殘疾和喪失勞動能力的后果。
傷殘是指人的肢體、重要器官及其他肌體受到外力因素的嚴重傷害,經醫治不能恢復而喪失原先的生理機能。傷殘者所受損害雖然也能治愈,但已無法恢復到受傷前功能。例如眼部受傷,經治愈能保持視力的為一般傷害,如傷害導致失明則構成傷殘。傷殘按照程度輕重可分為十個等級。
一般情況下,傷殘后會導致勞動能力不同程度地喪失。勞動能力是一切勞動的總和,包括體力和腦力。勞動能力通常分為一般勞動能力和職業勞動能力。一般勞動能力是指日常生活、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等;職業勞動能力是指從事各種職業的能力。喪失部分勞動能力主要是指喪失部分職業勞動能力,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是指既不能從事職業勞動,也不能從事一般勞動。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及相關解釋的規定,結合司法實踐,致人傷害、傷殘的賠償范圍包括收入損失、醫療費用、安撫費、必要費用支出等。
1、關于誤工損失和殘疾者賠償金的賠償
誤工損失是由于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后,不能正常工作、不能參加生產勞動,致使不能得到工資、獎金或其他收入的損失。對于沒有工作的人員,如臨時雇工、漁民、個人合伙等,也應對其誤工損失進行賠償。受害人住院治療的,他們的親屬陪護,因此產生的誤工損失也應予以賠償。
關于誤工損失的賠償標準,如果受害人有固定收入,誤工損失按照受傷前后實際減少的收入賠償;受害人沒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賠償。如果受害人不能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確定。在審理船員勞務報酬糾紛案件中,船員與雇主之間往往只有口頭協議,或者發放工資的清單在雇主一方,船員在訴訟中無法就工資標準提供有效的證據,在這種客觀情況下,有關船員工資標準的舉證責任應由雇主承擔。
關于誤工期間。傷害者按照事故發生之日起到傷愈之日計算,是否計算康復期間,應根據傷害者傷愈恢復情況,考慮有關傷害對傷害者的職業勞動的影響,并參照治療醫院出具的證明或者法醫鑒定等認定。傷殘者的誤工期間計算到定殘的前一日。如果受害人在同一次事故中遭受不同的傷害,因為治療可以同步進行,則只能以傷勢最重的醫療終結時間作為誤工期間,而不能累加計算。
關于殘疾賠償金,最高院法釋〔2003〕20號采用的理論依據是勞動能力喪失說。因為如果采用收入喪失說,則未成年人或無業人員就無法得到殘疾賠償金,那樣顯然是不合理的。上述解釋在采用勞動能力喪失說的同時也考慮了收入喪失與否的實際情況,作為決定殘疾賠償金的加權因素,以平衡雙方當事人權益。例如其規定了殘疾賠償金按照傷殘等級或勞動能力喪失程度確定,就是勞動能力喪失說的反映;同時又規定,因傷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等情況,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這又反映了收入喪失說的原則。
關于賠償標準,相對于原先的殘疾者生活補助費,賠償標準已大有提高。殘疾者的年收入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純收入標準確定。如果傷殘者雖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傷殘程度較輕但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傷殘者的殘疾賠償金應計算二十年,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如果日后期限屆滿,確有必要的,受害人可另案起訴,法院可再支持五到十年。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相比,顯著的變化是賠償的期限遞減的起點從五十周歲調整到六十周歲。
在上述賠償標準中所述的城鎮“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收入”等是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相應的統計部門所發布的統計數據。作此規定,是考慮到我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的實際情況,一定程度上更接近實質公正。“上一年度”是指一審法庭辯論終結時的上一年度。但是如果訴訟曠日持久,而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則辯論終結的上一年度與事故發生的上一年度差別較大,易出現偏離公正的目標。筆者認為,選擇法庭辯論終結前上一年度,不符合賠償實際損失的原則,對賠償責任人也是不公平的。筆者個人認為還是以事故發生時的上一年度為宜。受害人如能證明其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或支配收入或農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者賠償金可以按其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的標準確定。但是如果受害人的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的生活標準低于法院所在地的標準,則仍應以法院所在地標準進行賠償。
在審判實踐中,有當事人以受訴法院派出法庭所在地標準要求賠償。筆者認為,派出法庭只是受訴法院的一個派出機構,因此,不能以派出法庭當地的標準確定,只能以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進行賠償。但上述規定仍存在以下問題:賠償期限過短,殘疾者生活補助費最多賠償20年,對于未成年人和中青年,20年后將生活無源;不同法律、法規對計算方法規定各異,亟待統一,保證同樣的人身損害是同樣的賠償標準,以實現現實意義上的法律安定和公民平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監察委是行政監督嗎
2020-11-2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委托書由哪一方開
2021-02-17哪些財產不能作為遺產繼承
2021-01-05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該如何定罪
2020-11-21離婚可以要求對方不泄露隱私嗎
2021-02-02合同一方違約怎么處理
2020-11-10未辦理結婚手續的財產問題
2021-03-05購房的潛規則都有哪些
2021-03-18公司倒閉勞務外包工有賠償嗎
2021-02-08購買人壽保險的原因
2021-01-06意外險多少錢一年
2021-01-31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亮點解讀
2020-12-31貨損保險合同代理是如何發生的
2021-02-21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關于人身保險合同的若干問題
2021-01-20投保意外險必須注意什么
2021-03-11司機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照樣得賠
2021-03-04保險合同糾紛的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