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立法概況
學界通說認為,人身傷害賠償是指民事主體的生命、健康、身體權受到不法侵害,造成致傷、致殘、致死的后果及其他損害,要求賠償責任人以財產賠償等方法進行救濟和保護的侵權法律制度。
我國《民法通則》已經規定了人身傷害賠償制度的基本內容,但并未對人身傷害損害賠償的性質做出明確規定,1999年《合同法》生效,其第290條確定了承運人應當將旅客“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第302條又明確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賠償責任”似乎將其賦予了“合同義務”的性質,也使得違約責任的性質從傳統的財產責任拓寬到人身責任的領域。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六條規定“從事住宿、參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經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
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
第六條的這一規定不但確認了承運人及第三人的侵權責任,而且較為詳細地規定了關于兩方在侵權責任上的分擔問題。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旅館、飯店、商店、銀行、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在前款規定的公共場所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不承擔侵權責任;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痹诎踩U狭x務人的責任承擔上基本沿用了上述司法解釋第六條的規定,但對于其與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之間的責任分擔問題并未涉及。
綜合以上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旅客因第三人而造成人身傷害時,現行的法律制度給予了受害人相當寬泛的法律保障以及較為自由的保護方式選擇權,即受害人既可以選擇違約賠償請求權要求承運人承擔責任,也可以行使侵權賠償請求權,要求第三人并在一定條件下要求承運人也承擔侵權責任。但兩種請求權不可并用,承運人若作為侵權賠償義務人,只在一定條件下承擔補充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奸罪辯護詞范本
2021-02-27公證員能作為公證當事人的代理人嗎
2021-03-24股東在何情形可代表公司訴訟
2021-02-25如何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
2021-01-04什么情況成立累犯
2020-12-18轉繼承不受次數限制嗎
2021-02-03離職之后三個月才給工資合法嗎
2021-01-21校園體育運動中的侵權責任歸屬
2020-12-01最新(2008)勞動合同范本
2020-12-19出口產品責任險筑道出口防險墻[1]
2021-03-25保險業非法集資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10企業財產保險費用如何計算
2021-02-23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是什么意思
2021-01-20土地出讓需繳納稅費嗎
2021-01-28土地出讓金是稅還是費
2021-03-10舊城改造的拆遷補償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05房屋拆遷委托書都有哪些內容
2021-01-22南京農村無宅基地自建房拆遷標準
2021-01-14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是如何補償的
2021-01-02修高速公路拆遷紅線是多少米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