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隱私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
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什么是個人隱私權
1、憲法對隱私權的保護。我國憲法沒有隱私權或私生活權利這一概念,涉及隱私權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幾項:
憲法規定了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原則,而隱私權正是人格權的一種。國家保護公民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以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對公民進行侮辱、毀謗和誣告、陷害;
2、民法對隱私權的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提供保護。關于財產權,第5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構成侵權
2001年3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人格利益構成侵權。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將包括隱私在內的合法人格利益納入了直接的司法保護中。正在制定的民法典草案有了更為明確的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禁止竊取、竊聽、偷錄、偷拍他人隱私,非經本人同意,不得披露或利用他人私生活秘密或實施其他損害個人隱私的行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樣,法律將以直接保護的方式保護公民的隱私權。
隱私權的內容包括:
1.個人生活安寧權。權利主體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或無害的活動,不受他人的干涉、破壞或支配。
2.個人生活情報保密權。權利主體有權禁止他人非法利用個人生活情報資料。諸如身體缺陷、健康狀況、生活經歷、財產狀況、婚戀、社會關系、信仰、心理特征等。
3.個人通訊保密權。權利主體有權對個人信件、電報、電話等內容及方式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竊聽或竊取。
當個人隱私權受到危險的時候,我們應該主動維護自身權益。不要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律霸網小編為您精心整理以上關于問題解答的相關資料文獻,希望能對您而言有所幫助。如有疑問,請前往律霸網官網進行法律咨詢尋找答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安抗辯權必須在一份合同中行使嗎
2020-12-20一般醫療事故賠償幾萬
2021-01-2515萬的款付律師費多少
2021-03-05新拆遷條例終結暴力拆遷
2020-12-10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定罪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13什么是轉繼承
2020-12-06未到期的勞動合同能否解除
2021-01-17崗前培訓可以約定競業限制嗎
2021-02-02離職時單位要求簽保密協議合法嗎
2021-03-02哺乳期可以調崗嗎
2020-11-21漲薪一個月后辭職應按漲薪前薪資發放還是漲薪后薪資發放
2021-01-03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失業保險基金被挪用怎么辦
2021-02-18交通傷殘鑒定機構是否由保險公司指定
2021-02-19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1-03-15財產保險公司拒賠發生在什么情況下
2020-11-23國有土地出讓必須凈地嗎
2021-02-14土地流轉和土地轉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3土地流轉后,土地補償款該歸誰
2021-03-20土地流轉的合法程序有哪些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