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亂翻東西侵犯隱私權嗎(《侵權責任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屬于侵犯他人隱私權吧,是違法的。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講民事權益范圍中包括了隱私權,根據我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以及將他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并非法公諸于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諸于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二、如何認定侵犯隱私權
1、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于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2、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隱私權是絕對權,具有普遍的對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負有不侵犯他人隱私的義務,違反這種義務進行的行為均被納入侵犯隱私行為之列,除非有正當合法抗辯事由存在,通常這種侵害行為以作為形式表達,并不必以公開他人隱私為要件。結合行為類型的多樣性與隱私內涵的發展性,基本可以概括為兩類:侵擾私人空間的行為與侵害私人信息的行為。
3、損害結果發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侵害隱私并不直接與財產利益掛鉤,甚至有時根本沒有財產利益受損,受沖擊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損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當然這并不否認隱私權遭受損害所導致的權利人經濟上的損失。一般來講,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權利的事實,即使侵害后果難以覺察或證明,即可構成侵權法中的損害。隱私權這種精神性人格權損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體人格受損證明困難,但這點并不妨礙認定損害事實的存在。
4、具備因果聯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于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后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就非財產性利益受損與行為方面還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出問題的地方是財產利益與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認定方面,有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則須借助一定的方法,通常從以下兩方面把握:時間上有無順序性,侵害行為是否客觀存在。
三、最新資訊(《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亂翻東西侵犯隱私權嗎?不管是哪種情況下,在沒有經過本人允許下,亂翻東西的行為都構成侵權,如果對方的東西涉及到核心機密,還有可能會有刑事責任。被他人侵犯隱私權之后怎么樣維權,現在點擊律霸網在線咨詢系統就能夠讓他們為你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人要對私下約定的利息負擔保責任嗎
2021-02-05出了交通事故之后萬一肇事逃逸,保險公司還會依法賠償嗎
2020-11-09債權人申請破產流程
2021-02-13離婚賠償的條件與程序
2021-03-07銀行轉賬能證明贍養費嗎
2020-11-16交通事故的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計算標準中的“上一年”指哪一年
2021-02-04按揭房解押要多久
2020-12-24國有資產監督機構的職責包括哪些
2020-12-08未經批準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的會坐牢嗎
2020-12-17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信用卡逾期多久會被終止合同
2021-01-01涉及房產確權的離婚案件訴訟費用法律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2021-01-16集體合同是特殊的勞動合同嗎
2021-01-13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員工簽字又反悔 訴至法院被駁回
2020-11-16保險合同成立疑難問題研究
2020-11-26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應當賠償
2021-02-21土地承包合同最多簽幾年
2021-01-26承包地可以隨便棄耕嗎,棄耕承包地的現象該怎樣處理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