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則上是有效的,這是合同雙方意思自治的體現
我國《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可見,訂立合同是合同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體現,是雙方當事人權衡各種利弊后,做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同雙方若對合同條款不持異議,并自愿承擔相應的權利和義務,那么法律應當予以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非法干預。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買受人在有多種廠家的產品可以自由選擇的情況下,自愿接受該條款,屬于買受人權衡各種利弊之后,對自己權利的處分行為,是放棄相關權利的承諾。
我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對合同的無效規定了五種法定情形,這五種情形分別是:(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以上五種情形只要存在其中之一,該合同就可以被認定無效。需要說明的是,合同中的某個條款若存在以上五種情形之一,也可以被認定為無效條款。以上五種情形中,(一)、(二)、(三)、(五)項比較容易判定,第(四)項的界限比較模糊,認定起來摻入的主觀因素比較大。如果雙方當事人簽訂的合同不存在以上五種情形,則該合同就排除了無效的可能性。
2.若經營者在該商品領域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則該條款應認定為無效。
國家鼓勵科學技術發明創造,鼓勵自主創新,禁止以任何手段阻礙技術進步,也禁止任何限制競爭的行為。如果某一經營者在相關市場內具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能夠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能力的市場地位,即該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那么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將會被禁止。我國即將實施的《反壟斷法》第十八條規定了認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應當依據的因素,即:(一)該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以及相關市場的競爭狀況;(二)該經營者控制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的能力;(三)該經營者的財力和技術條件;(四)其他經營者對該經營者在交易上的依賴程度;(五)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的難易程度;(六)與認定該經營者市場支配地位有關的其他因素。同時,該法第十九條規定了可以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幾種情形,比如: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捏造事實破壞別人婚姻的法律后果
2021-01-04一般累犯會加重幾個月
2021-03-17校園欺凌會被開除嗎
2021-01-15怎么取回自己的房產證
2020-12-15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調崗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企業停產工資如何發放
2021-03-03疫情期間被隔離扣工資嗎
2021-03-09被強迫辭職如何處罰
2021-03-17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投資型保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
2021-01-29財產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3-13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2-29無照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應理賠
2021-03-18駕照被暫扣后駕車肇事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0-11-19法律認可的保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2-04故意傷害被保險人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30關于熊孩子小區內刮花車案件分析
2021-03-15公眾責任險的作用有哪些呢
2020-11-17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04